第052章 反间
作者:注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9074

杨洪不愧正统第一智将之名,刚到抚顺关外,就把敌我双方的军情分析得清楚透彻了,还得出一个不能打的结论,所以迟迟不出兵。 不过,监军太监兴安就没有这份眼力劲了,他只看到自己这边有两万多人,鼎军虽然新近扩充了兵力,最多也只有两千人,两万打两千,用除法,就是十个打一个,这是稳赢不输的。

其实来辽东当监军,兴安心中一百个不乐意。这一带荒山野岭,除了狗熊多之外,吃喝玩乐一应俱缺,要不是皇帝主子硬要差他来,打死他也不来。他只想快点结束这场战争,早早把“招人烦”的上皇弄回去好交差了事,所以他不停地催促杨洪出兵进攻。

杨洪自然不听一个太监的瞎指挥,他不出兵不等于尸位素餐,相反,他在积极地筹划着一场不流血的战争。杨洪知道,朝廷带自己带这么多人来辽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上皇带回去。只要能把上皇弄到手,抚顺关内的那支军队就无关痛痒了。

抵抚顺关的当日,杨洪就派出使者,带着衣食器物来到关门前,直言要进关拜谒上皇。当然,这不过是籍口,大家心知肚里,上皇是打定主意不回朝的,横劝竖劝都是没用的。不过,杨洪醉翁之意不在酒,上皇意决难劝,其部下不见得就针插不进水拨不入,只要许诺加官进爵,不信策反不了那些人。

分化鼎军让其自乱阵脚,这就是杨洪的如意算盘。所以,他的使者团一进城就开始策反活动,如苍蝇一般无缝不钻。很快,他们就找到了突破口——鼎军四营营长李言志。

杨洪派人摸清了李言志的底细,这人本来是一百户,因事逃亡于此落草皮为寇,后被上皇招降,算不上是上皇的嫡氏,所以与上皇不是一条心。

找准了突破口,那就开始策反行动。杨洪频繁地派人带财物入关拜谒上皇,当然,没少给李营长挟带,大量金银珠宝送上,杨洪甚至还许诺事成之后保举李言志为辽东总兵,让他坐镇辽东。有钱收有官升,李言志自然欣喜若狂,答应在时机成熟之时发动兵变,将上皇“救出”贼营。

这下,杨洪安心了。不过日子一天天过,就是不见李言志那边有动静,眼看中秋都快到了,杨洪派人去给上皇请安,暗中派人去质问李言志:怎么到现在还不行动?李言志却是苦着脸,说事情难办,自己手下只有四百兵,且多忠于上皇,贸然行事只怕事泄,所以要从长计议。

都计议了十多天了,还从长计议?来使愤然,知道李言志就是个托,摆明了要多争取一些好处。不过,李言志也不是只拿钱不办事,他给来使建言:只要能把三营长铁牛也拉下水,此事必成。

来使也没招,只得把这事回报杨洪,杨洪也没招,只得派人查清铁牛底细,然后想办法拉拢。一查就知铁牛是北直隶一农民,犯了事被发配到辽东,后来脱逃,与李言志一道落草为寇,是李言志投降上皇的接引人,因此位于李言志之上。

原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杨洪决定马上开始拉拢工作,他自信只要给铁牛一点好处,就能把人拉过来。而且事情的发展也正如他所料的那样,铁牛收到第一份财礼之后,就欣然同意充为内应,只要求事成之后得个一官半职。

又成功拉下一人,杨洪心里高兴,以为上皇被“迎回”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高枕无忧地睡大觉,日日等着抚顺关内传来好消息。

八月十五,中秋节,抚顺关终于传来消息了,不过不是杨洪期盼的好消息,而是上皇派人来召他和部将们入关,共度中秋佳节。杨洪本来想找理由推托的,不过来使引用上皇的话:当日于宣府城外,卿家屡屡将朕拒于城外,今朕不计前嫌,特派使来宣,倒想看看卿家是忠是奸。

去了就是忠臣,不去就是自承为奸臣,话说得如此尖酸露骨,杨洪百般无奈,只得交代好军情,然后领部将前往关城赴此鸿门宴。而上皇所说的事也并非不是实情,去年上皇被也先裹挟到宣府,要骗开宣府城门,杨洪当时就不买账,惹恼了也先,上皇自然没有好果子吃,这个时候借机一报此仇,也算是人之常情。

杨洪提心呆胆地来到关门前,却发现宴会的地点并不在城内,而是城外一个小土台上,这让他不安的心多少也安定了一些。一通拜谒行礼之后,宴会开始,上皇一言不发只管吃,而众部将则忐忑不安地喝着酒。

好不容易酒足饭饱,楚天易上下左右地打量着杨洪,直把这杨老头看全身哆嗦,才道:“众将为竹苞,独杨卿善战。”

“陛下谬赞,老臣万不敢当。”一开口就表扬,杨洪有些措手不及,不过,他不知竹苞为何物,就道:“恕老臣愚昧,不知竹苞所指何物,还请陛下明示。”

“爱卿不妨将其拆开一读,就知了。”楚天易笑道,而侍卫在旁的王家三少差点没笑出来。

“陛下言笑了。”杨洪这下明了了,所谓竹苞,其实是个个草包。如此损人的骂法,下面各部将却还是有几个老粗没弄明白,只好悄悄地问旁座的同僚,这一问之下,顿时脸红无比。

被人骂了还不知道,真可谓是个个草包了。

宴会的气氛顿时变得尴尬起来,部将都不敢开口说话,而楚天易则与杨洪谈笑风声,杨洪见上皇兴致如此好,只得陪着笑脸,不敢拂了上皇的兴致。

从傍晚说到晚上,很快,月亮初升,楚天易的兴致更加高昂,赐酒之余就让下面的人和诗作对,搞得下面这些大老粗更是尴尬,他们自知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能出口成诗的早就去考试当文官了,根本就不用干武将这种尴尬的老本行。不过上皇要你写诗,你敢说不吗?所以,这些大老粗憋得脸红脖子粗,终于憋出了几句歪诗,其水平也就属于打油体和薛蟠体,纯属贻笑大方。

只有杨洪肚子有些墨水,弄出几句丘山为岳鼎天下,日月共明照关山。楚天易自然大大表扬其诗才,又是赐酒又是赐食,甚至还问及杨洪可有孙女,定个娃娃亲日后当太子妃可好?这关系好得让下面的部将不禁开始腹诽:杨大人不会是投了上皇吧?

宴会开到半夜才散场,临走时,楚天易还派人用八抬大轿将杨洪抬了回去,同时赐了不少礼物,以车来计,足足有十五车之多。部将们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两条腿走着回去不说,屁毛也没捞到,这真叫人比人气死人。

杨洪醉醺醺地回到军营,监军太监兴安却等候多时了,质问他为何不出兵。杨洪虽然醉了,不过脑子还有几分清醒,他已经出大力气收笼了鼎军的两位高级将领,很快就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抚顺关,这个时候当然是要按兵不动的,免得伤了和气。

兴安却不这么想,他见杨洪不答应出兵,气哼哼地离去,同时派人向皇帝打小报告,直陈杨洪有异心,不可用。而明军中大部分部将也持此观点,他们皆以为杨总兵与上皇之间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说不定现在已经勾搭在一起,准备调转枪头,对准朝廷。

军营中流言再起,杨洪自然听到,不过他也不急于辩解,只是派人去催李言志和铁牛,让他俩早点行事。很快,李言志和铁牛就回话了:上皇的近侍军很厉害,不好对付,再等等。

又等了两天,抚顺关那边还是风平浪静,一点事也没用,杨洪这下急了,又派人去催。使者刚到抚顺关,关内也同时派出使者,传监军太监兴安入见。兴安自然不敢入见,只找了个借口推脱,不过楚天易自己跑到关门外,喊兴安出来答话。这下兴安躲不掉了,毕竟他只是个奴才。

“朕北狩于外,宫中却生出很多变故,朕有一事不明:朕有皇子,为何不立皇子而立郕王?此有违祖宗成法。”楚天易劈头就问。

“土木堡之败,丧师辱国,国家正逢多事之秋,为保天下苍生,需用长君,是以见推。”

楚天易听了这个解释,心中冷笑,又道:“既然如此,现国家已太平无事,何不还位于太子?”

“奴才不敢预国事,只知天位非皇上所欲,实乃天地、祖宗、宗室及大臣见推。现天位已定,宁复有它?!”兴安也不傻,谁会无缘无故把皇位让出来啊。

楚天易心中暗笑:等的就是你这句,又道“父有天下,当传之于子,天下本为朕所有,当传于太子,郕王实为篡位,朕尚有一口气在,定不赦此逆贼。朕望尔等早早认清形势,何人助纣为虐,定诛无赦。”

兴安一努嘴,心中冷笑:谁诛谁还不一定呢,真把自己当上皇了,就凭手上这点兵,还想复辟?做你的春秋大梦吧。

楚天易见兴安不答话,自然看出对方对自己不屑一顾,就道:“天下忠臣义子甚多,朕不日就可兵临京城,尔等既然冥顽不灵,届时休怪朕手下无情。”

兴安闻言,倒是一惊,他知道上皇享位十四年,施恩于很多人,想收拢人心并不难,说不定,杨洪已经被上皇拉拢过去了,要不然也不会迟迟不出兵。一想到这层,兴安更加怕怕:如果杨洪临阵投了上皇,自己就是第一个被开刀祭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