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明把视线投向黝黑的窗外,沉默了良久,才说:“儿子,你终究还是没有说实话,”张晓文惊得差点抱头鼠窜,“不过,我今天不想打你,以后也不会再打你了。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你运用自己的智慧挽救了这个家。儿子,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你老子我很欣慰!”
“只是有一条,你千万记住了,不许干坏事,不然我轻饶不了你!”两眼死死地吸住张晓文的视线,张修明郑重其事地叮嘱道。
总算是过了挨打关,张晓文松了口气,嘻皮笑脸地说:“放心吧,老爸,犯罪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干!”他故意忽略了违法两个字。
张修明长叹一声,有些迷惘地说:“世道变坏了,人心也变黑了。儿子,你说这年头遵规守纪的好人还有出头之日么?”他史无前例地没有给张晓文上思想政治课,不仅如此,话里竟然还带有商量的意味。
张晓文一听就知道,老爸在关押期间肯定有所反思,当下抓住有利时机,大肆宣扬他的观点:“当然有了,只是,好人必须要先掌握到一言九鼎的权柄。如果不仅自身难保,还要闹到家破人亡的地步,我看啊,这种好人不做也罢!”
张修明知道张晓文拿话挤兑他,不过说的也都是大实话,他也没有生气,只是一时间转不过弯来。
张晓文始终惦记着谢怀庆说的局领导分工问题,就问张修明:“老爸,谢局长说,想让您兼管交警支队,还有经侦支队,您看呢?”他故意把交警支队放在了前面。
“我一向不喜欢多插手局里的工作,既然老谢想做这个人情,那就管管交警那边吧。他们也闹得太不象话了,随意设卡拦截过往的车辆,每年的罚款超过上亿元,简直是乱弹琴!”张晓文敏锐地察觉到,张修明身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性格也比以前圆融了一些。
张晓文赶紧趁热打铁,笑着说:“明朝的那个张居正,没做首辅之前,一直韬光养晦,暗中积聚实力,与各个方面的势力相处得都很融洽,把关系敷衍得很好。一旦时机成熟,独揽了大权后,老张做了多少利国利民的实事?”张修明平生最欣赏铁腕的张居正,他这个做儿子的自然要投其所好。
张修明陷入了沉思之中,张晓文掉转枪口,又说:“老张确实干了些实事,但手脚也不干净,金银珠宝和良田都贪了不少,而且还和宫里的大太监冯保的相互勾结串通一气,这才坐稳了宝座。”
转移了张修明的注意力后,张晓文不再害怕,气定神闲地说:“可是,老张最后死了也不得安生!”
思索良久,张修明站起身,摆着手说:“我累了,你也早点睡。”张晓文也没指望一次谈话就把他这个倔强的老爸搞定。
不过,这个开局还是蛮不错的,根据张修明的暗示,张晓文获得了相当程度的自由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啪!”的一声,屁股上挨了一巴掌,张晓文从梦中惊醒,闭着眼睛就嚷嚷道:“老妈,让我再睡一会嘛!”这几天劳心劳力,实在太累,室内开着空调,凉风送爽,张晓文很自然地就睡过了头。
“小懒虫,太阳都晒屁股了,快起来!”刘丽顺手又在张晓文的屁股蛋子拍了一下。
张晓文想起来还有正事要办,赶紧爬起来,打着哈欠给王志强拨了个电话。洗漱完毕,草草喝了一碗鱼粥,抓过一根油条,夹着小包就出了门,身后传来刘丽的叫声,“我买了你最爱吃的大黑头鱼,晚上早点回来吃饭……”
凌志400已经静静的停靠在了宿舍大院门外的马路边上,黄铁见张晓文出来,就从车里下来,替他打开后座车门。
张晓文停下脚步,站在车门旁,极其认真地说:“小黄,以后千万别这样,我当不起。”黄铁笑笑,点了点头,返身坐回到驾驶室里,静静地等他上车。
“小黄,去冷冻厂转转吧。”顺手关上后座车门,张晓文一屁股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摸出烟递给黄铁一支,笑着说了去向。
市冷冻厂是上一任市长的政绩工程,市里陆续投资了几个亿,建成了一座全西江省首屈一指的冷冻大厂,总存储能力达十万吨之多。
安平市是个农业大市,本地也没有多少矿产资源,工业上也没有什么拳头企业,经济相当落后。
冷冻厂因为规模太大,建成投产后,冷库的使用率还不到五十分之一。运营费用却一直居高不下,短短两年时间,冷冻厂就处于半停产状态,几百号干部职工怨声载道。
到了厂门口他们才发现,来得真不是时候。几百名工人将大门围得水泄不通,口口声声叫着他们要吃饭。
张晓文下了车挤到人群里去,工人们口耳相传,义愤填膺地讲述着冷冻厂的实际经营状况。厂子真是好厂子,工人也是好工人,机器设备都是原装进口的,也好得不得了。
可是,厂领导都是些吃人不吐骨头的狗杂碎,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干尽了损公肥私,挖企业墙角的坏事。
这时,有人在人群里散发复印好的举报信。张晓文有些好奇地接过一份,捏在手里一看,马上笑了,有这玩意在手,厂里的硕鼠们越发跑不出他的手掌心。
张晓文从后门进了厂子里边,绕着冷冷清清的厂区里转了一大圈,目光停留在那十几辆满是灰尘的冷冻车上面,心中已经有谱。
市冷冻厂在张晓文的起步事业规划当中,属于极其重要的一环,眼前的事实,印证了他心中的想法。如果按照原来的发展轨迹,冷冻厂将在一年后倒闭。
“小黄,再去市饮料一厂转转。”张晓文坐回到车里,客气地说了下一个去处。
进入八十年代后,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饮料”的概念就是小卖部里的“汽水”,那时的汽水多数还都没有名字。在每一个地方的食品厂,生产汽水都曾经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以致当时的饮料90%的产品都是汽水。
在那个货品短缺的年代,这种“比水好喝”的东西实在是一种奢侈品,好多孩子都只有在考试的那几天,才能享受到汽水的奖励。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