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淡云闲,看睛空一行秋雁。WWw.360118.COm
重阳之后的长安,一片秋意,好在晴空万里,白云历历,令李玄感到说不出的舒爽。
今天是殿试的日子,剑南的指南道院,一下子派出了一百多名省试的贡生,在前天集贤院的秋闱之中,竟然有二十名高中。其中当然有李玄,还有鲜于瑾瑜。
这殿试,可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设在大明宫崇德殿内。一百名高中进士的道员,一起来做命题作文。
这道题,却事先被妙常偷偷地泄露了出来,至于她如何得知这考题的,李玄追问不已,但那小道姑只是笑,却死活不肯说。
这可是作弊事件啊!李玄心头暗笑,都穿越了,管他作不作弊,最重要的是能进入前几名,这要才有话语权。否则,再牛逼也没用的。
李玄从来就不是个好孩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嘛,何况这可是妙常可人儿弄来的题目,怎么也不能负了她的一片好心吧。
考题是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论无为之旨。这一章,如何跟朝政相结合,对李玄来说,实在是大可发挥。
至于鲜于瑾瑜,李玄也偷偷地将题目透露了给他,可这书呆子,说什么也不肯信,有人能将廷试的题目猜得准准的,那不是神仙了吗?要真那样,那些个神仙为何不来参加道举啊,怎么说也能弄个官儿当当的。
廷试是一个时辰,李玄等人将卷子交上去,等待结果。
这道举跟儒生的科举考试只是考期不同,其形式却是处处仿效春天的科举的。因为这道举只是开元年间才正式开始的,经过十年左右的应试,考生在渐渐减少,今年指南道院别出心裁地派出了百余名举生,实在是天宝年间规模最大的一次了。李隆基闻言也是龙颜大悦。
唐朝的科举并不糊名,考官可以知道考生地名字,同时也可以参考考生以前的诗文。这样,李玄可就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李玄的《造化指南》,早已在大唐广为流传,谁都知道剑南李玄。是个熟读道家经典的饱学之士,这毫无疑问为李玄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李玄的这篇应试文章,写得也着实是花团锦簇。虽然他知道了考题,但昨晚也还是先预写了一篇,将无为而治地道理,讲得头头是道。今日只是润色了一遍,便早早地交了卷。
明德殿内,李隆基的案头正放着李玄的试卷,首先这一笔字让李隆基感觉很舒服。//wWw.360118.com//李玄写的是二王体,楷中带有点行书的味道。因为是殿试文章。那字也算是中规中矩。
李隆基一口气读完,高兴地叫了一个“好”字。殿下的陈希烈花白胡子一抖,一颗石头算是落了地。这卷子是他选的,他是今科的主试官。皇帝如今叫了个好,说明自己的眼光还是没错的。
谁知李隆基回过头来,又看了一遍。这回却是仔细得多,一边看。还一边凝神思,这又让陈希烈地一颗心吊了起来。
李玄的这份卷子,讲的是治国之道。第一段解题,将《老子》无为二字,做了极为新颖的解释。重点揭示了“无为”的真义,是不妄为,不乱为,必须顺应自然,观察自然,找出自然之道。然后才能做到有为,从无为到无不为。
这种道理,虽然对于李玄来说,不过是千百年后世注家的见解,但对大唐的君臣而言,却不无新意。
陈希烈在朝中已经十余载,历经姚崇张说李林甫各位宰相,而能嵬然不倒,就是因为他跟一般地儒生不同,他号称是儒生之中的道家。信奉的便是这无为而治的大道。所以皇帝命他兼掌天下道门之事。其职位隐隐还在道教威仪使之上。
集贤院大学士,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希烈在朝中,如今的地位也仅次于李林甫了。眼下李林甫已经卧病在床。这宰相的位置。已是咫尺之遥了。
他一心希望这次的道举,能够多出几个门生。安插在中枢六部,以后的庙堂之上,也好有个援手。这些年来,信奉无为而治之道,虽然韦妃案,太子案都没有牵涉到他,但朝中讲究的还是朋党之治,一味的中立,倒底不能执掌权柄。何况深谙制衡之道地圣天子,就是要用他为首相,也得考虑到朝中派系的力量。
陈希烈这一腔心思,都在这李玄身上。李玄虽然年轻,但他出身剑南,而今剑南的势力,正日渐看涨。杨贵妃的剑南堂兄杨钊,如今被皇上赐名为杨国忠,眼看就要拜相了。而章仇兼琼执掌着户部,还有那西南重镇的节度使鲜于仲通,无论是庙堂,还是台省,都是举足轻重的势力,他陈希烈要坐稳宰相之位,必然要引为奥援。李玄据说跟鲜于仲通关系亲密,如果能让他当个状元,自然就能够跟剑南派拉上关系了。所以他才把李玄的试卷放在了第一位。
李隆基看完了第二遍,独自沉吟了一会,一双龙目含威不露地扫了一下殿下的众位主试官,问道:“这剑南李玄的文章,众卿以为如何?”
陈希烈连忙出班奏道:“臣以为,李玄之文,言之有据,考论精详,而又能独抒新意,阐发大道之玄旨,实在是难得的好文章!李隆基嗯了一声,点点头,又道:“哈哈,朕以为,李玄这篇应试文章,何止是独出新意,简直是千古奇论!”说罢,朱笔一挥,便将李玄地文章点了个圈。
“朕就点这李玄为今科道举的头名状元!”李隆基言罢,哈哈大笑。
殿下众臣连忙山呼万岁,口称“皇上圣明!”
陈希烈一捋那花白的美髯,无声地笑了。
片刻之后,传旨太监便高声唱道:“圣上钦点,今科状元李玄,榜眼钟无期,探花鲜于瑾瑜上殿!”
跪在殿外的几十个举子一时轰动起来,李玄三人在小黄门的引领下。来到了明德殿。
终于见到传说中地风流皇帝了。这李隆基,在中国历史上,也可谓是千古一帝了。倒不是他地功绩有多辉煌,在李玄的眼里,这个皇帝地综合指数最高。
论政绩,他开创了开元之治。其功劳不亚于唐初地贞观之治,若论综合国力,开元年间,显然比贞观年间要强多了。在政治上,他信用姚崇张说,可谓是一片清明。在武功上,开元年间所拓西域疆土,也足可称道。在经济上,他让民间百姓休养生息,以至于藏富于民的国策。推行了几十年。
但这些都不是令他出名的地方。这李隆基不仅是个艺术大家,还是个千古大情圣。
其实,无论如何,多才多艺的皇帝,历史上并不多见,只有宋徽宗擅画,李后主擅词。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能跟李隆基相比。亡国之君,何以言艺?
但李隆基并没有亡国,天宝年间杨玉环入宫,让这位六旬天子享尽人间温柔。李玄心中一直好奇,这“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绝唱,究竟是出自白居易的意淫呢,还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地爱情故事?
好了,终于可以见到这故事的主人公李三郎了。李玄心头多少有些激动。
按例。新科状元三人,必须面圣,当廷奏对。
山呼万岁之后,李玄终于抬起头来,这才看清了这千古闻名的唐明皇。
李隆基生得的确是一幅龙颜,比起后世电视剧里的那些皇帝,实在是要威风得不知以道里计。
他身材颀长,虽然是年近七旬,却不见一丝老态。端坐龙案之上,腰板儿挺挺的。浓眉虎目,鼻挺口方。面容清瘦却不显病容,倒是红润光洁,只有颌下几缕短须,才让人感觉到这皇帝毕竟是个老皇帝。
李玄忽然想到。也许是爱情这个东西在这老皇帝身上。好像是滋补养颜的灵丹妙药,令他焕发了第二春“剑南李玄听宣!”小黄门扯着尖尖的噪子喊道。
“臣李玄叩领圣意。”李玄上前一步。再次跪倒。
这大殿之上,全是青石铺就的地面,石头与膝盖直接的碰触,让李玄心头暗骂一声,这古代地礼节实在是太变态了。这当官的天天跪在这寒冷的石头上,不得关节炎才怪呢。呵呵,古时做官何其难,这第一关,便是要炼跪功啊。
“李玄,朕看了你的试卷,想再试你一试!”李隆基见下面跪着个年纪甚轻的小道士,不由得心下有几分诧异。这小小年纪,如何能说出这头头是道的治国道理来?
“臣谨听圣裁!”李玄朗声道。
“好,你说这无为之治,乃是汉初之国策。正因这无为之治,才有大汉之强盛,此说倒是新鲜,可有凭据吗?”李隆基对李玄试卷中的无为之治,却是十分地感兴趣,便想听听李玄这新科状元究竟如何分说。
“圣上容禀。臣以为,汉之所以强,非儒非法,而是黄老无为之功。汉初,暴秦之政,犹自令人胆寒。故汉高祖归甲于田,唯以养民生息为务。至于文景之治,非以苛政以扰民,非以儒学以教民,实是以黄老之道,无为二字以治国。至汉武帝而强汉崛起,若无董仲舒鼓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汉武穷兵,滋扰百姓,而汉之强盛,岂区区数十年哉?治国之道,以臣观之,唯以无为二字足矣。无为非不为,而是不妄为。圣君若守无为之旨,而天下百姓生息滋养,民富而国强,千秋万世,江山永固矣!”
李玄这番话,却是很对李隆基地胃口。李隆基自以为是可以跟太宗比肩的雄主。可是满朝的文武,越来越让他感到肘,只有道家无为的理念,才符合他当前的心态。他亲手开创了一个大唐盛世,此时应该天下共享太平,何必再孜孜汲汲,效那圣人模样。相比圣人,道家的神仙对他更有吸引力。
“哈哈,好个无为而治,此言正合圣意。三日后大朝,朕拟让文武百官,与新科道举状元李玄当廷共辨,以定我大唐立国之策!”
什么?要当庭论辨?李玄一下子蒙了。不小心放出一段言论,这会这动静却闹大了。这个风流皇帝,唱得是哪一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