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古玉器有根高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又很稀少。于是,玉工们竞相制造仿古王器,以取得厚利。制造仿古玉器的方式大致有三种:一种是完全仿制,以玉古器作标本,如从上古商周到秦汉唐宋都造,不但从器形、大小、花纹都一样,而且还做人工的伤残,染色作沁,做到与古玉器一样,使人难于辨别。一类是器形仿古,是依托某些古玉器的形状,重新创作。如鼎、彝;壶;炉等,自器形、装饰物(耳、盖边等)、花纹均重新设计,制成一种仿古而又创新的玉器。有时在边角、背面也作一些人工伤残,但一望而知是为仿古而作的人为伤残。还有一种是用劣质、边皮、杂色(如苍、葱、黄、色)等玉材制造仿古玉器。一些质地较劣的王材含有杂质,或玉材的边缘部分(俗称“玉根),一种劣质玉),或制器时有意留下一些玉的旧边皮,或用一些苍、葱、黄色玉制成仿古玉器,使这些玉器质地古朴,色泽古雅,好像是出上的千年之物。
这些仿古王器如何鉴别其真伪呢?上述三种类型,第二种最容易识别,一望而知是仿品。至于第一、第三种,我们只要从玉器制作工艺入手,鉴别也不难)因为自上古至汉唐,各时代琢玉工艺的技术水平不一样,加工的工具也不同(上节已论及),而仿古玉器是用后代的加工方法和工具或机器制成。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其加工工艺,就能识别真伪:其次,以上述第一种仿古作品而论、它仿作所依据的古玉器,本身也可能是仿制品,那么这种辗转相仿的作品,就可能出现更多的漏洞,鉴别其真伪也是不难的。
仿古玉器制作方法的鉴定
古玉器人土久长;常受到土压、崩塌的破坏,发掘时又会受到损伤,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也会受到意外伤害,所以,一般说,古玉器多带伤痕。要制造伪古玉,首先要将玉器作人工伤残,使之古意盎然。其手法:
1、敲打把仿古玉的边缘、凸出部分敲打,使有伤痕、裂缝、或干脆将玉器的耳、脚打断,然后再行激接。、或用火烧加热,突然冷却,使之裂痕累累。
2、舵碾用细小的舵碾或钢钻,在玉器表面碾出大小不等的坑坑洼洼,或痕道,粗看像是遍体鳞伤,只要用放大镜细察,就可以发现碾点的痕迹。
3、砂磋新玉器抛光后,再用砂磋磨,使之失去新器的光泽,或部分抛光,部分留粗面,像是流传己久的旧玉器。古上器不仅是伤痕累累,而且入上久远引起玉质变化,造成古玉的“浸”、“古”,更显得色泽古雅斑斓可爱,所以,仿古玉者还得将新造的玉器进行染色或人工作“浸”,因为“浸”、“沁”、“古”,是古玉标志之一,有了古雅的色泽、斑纹,才能冒充古玉。这种做假的办法很多,一是上色用虹光草汁、酱油、黑醋等烧煮,玉能变为红、酱、黑色。二是“提油法”玉器放人乌木屑、红木屑中缓缓燃烧---煨,玉能成为古雅的黑、红色。三是“灰提法”用栗炭灰加银硝煮玉,玉器表面便生白雾,或一些微小孔窍,犹如刚出土的千年古玉。还有用玉器与铁屑拌和,令其生锈,久而成“橘皮红”的色彩等等,不一而足。
综上所述,这些人工作残、染色、作浸的手段虽很巧妙,难于分辨,我们只要从玉器的加工技术、器形、花纹根本因素作为鉴定的依据,即使作假的手法再高,也会露出作伪的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