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战(上)
作者:自由有多远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60

意大利在最后时刻还是选择了开战。

这一结果多少有些出乎威廉的预料,看来翁贝托国王真是条汉子啊!威廉心道。

既然想战那就华丽丽的战吧,威廉打心眼里没把意大利当盘菜。

不过,为了鼓励俄国在中东地区的大胆行动,以彻底孤立英国,威廉主动向俄国示好,他责成克虏伯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向俄国出口了一批渗碳装甲钢,以供俄国建造军舰之用。

1892年的最后一天,法德奥三国联合向意大利王国宣战。

针对意大利方面选择在波河御敌的策略,德军分兵两路,北路4个师沿着阿尔卑斯南麓的小径,兵锋直抵伦巴第北部科摩湖一线;南路5个师则全速行军,攻击波河河口方向以切断意军主力与威尼斯的联系;另有一个师的预备队负责监视维罗纳要塞内的意军,防止其北上增援。

本次行军和战役计划是由军需总监施里芬伯爵拟定的,为此他亲赴维也纳和巴黎查阅了部分奥地利军队和拿破仑法军在1796年前后在北意大利的战史资料。

应该说意大利总参谋部的战役计划完全在施里芬的预料之内,因为在边境地带展开决战对于意军来说根本就不现实。

德意边境的五个隘口全在蒂罗尔境内,意军若是分兵布防,则德军可以各个击破;反之,若是意军以主力屯兵于山南地区,则德军可以从西侧山口迂回到意军的后方。

总之,处于地形劣势的意大利军队无论怎样排兵布阵都只能有两种结果,或者是被各个击破,或者是被迂回包抄——这是奥地利的卡尔大公和共和国时期的名将马塞纳和茹尔当等人在这一地区交战的经验总结。——后来,拿破仑是以突袭莱茵河谷地,选择从另一条道路攻入奥地利本土的。

从开战之初的情形看,施里芬的确料敌准确,站得了先机。

虽然各国约定各出兵15个师,不过军方普遍认为不需要如此兴师动众,法军在突破阿尔卑斯山隘口前根本就无法展开超过3个师的兵力。而狭窄的北意大利地区也难以实施大规模的野战机动。

因此,德军总共只派出了10个师的兵力,另有5个师开战之时还驻守在遥远的巴伐利亚。

奥地利方面由于行军和补给艰难,正面又难以接敌,因此只动用了奥地利本土的8个师和4个中央军的基干团外加4个边防团。不过,远在波兰和匈牙利的军队都进行了部分动员,以应对来自俄国方面的可能的威胁。

不过,即便如此德奥联军在人数上也大大超过了集结在波河的意军。

对于本次对意作战,威廉提出的主要要求依然是速战速决,尽可能避免夜长梦多的局面,同时要尽可能减少伤亡。

他要求陆军在一个月内迫使意军投降,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利用正面的直接攻击是不行的。即使德奥军主力在一周内赶到波河沿线,可是面对宽阔的河面以及坚壁清野的“四要塞”区,施里芬认为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击败以逸待劳的20万意大利军队是很困难的,即使能够做到,也会付出巨大的伤亡。

所以,在他的计划中,沿着阿尔卑斯山南麓在雪线以上行军的4个德军师才是迫降意军,迅速结束本次战争的关键所在。

“此时已是深冬时节,我军的气象专家预测未来数日山南地区可能还有大面积降雪,这种情况下在高山雪地间行军真的不会有问题吧?”威廉缓缓说道。

“陛下请放心,为了这次行军我们做了充分准备,当年法国的麦克马洪将军就曾经沿着这条山路进军蒂罗尔,时间上也差不多。而且那时候的道路状况比现在还要更差,隘口附近连青石板都没有铺设。所以,我们一定能够成功。”施里芬信心十足的说道。

“陛下,自然条件再困难,但总是可以克服的,至少是可以预料到的。这比起和敌军正面交战总归算是一条‘间接路线’了。”瓦德西模仿威廉的口气,呵呵笑道。

“哈哈,既然你们都这般自信我就不再说什么了。我宣布——”

全部德军将领立刻起立立正,庄严的望向威廉。

“北意大利作战现在开始行动!”

在位于特伦特的德军总指挥部召开的战前动员会议的最后一刻,威廉下达了开始作战的命令。

随着德军主力的大规模出动,早已潜伏在瑞士境内的一支德军小分队也开始向伦巴第境内的渗透。

这是总参谋部安排的“后手”,以防因某些原因北路德军难以突破意军关卡时,作为奇兵之用。

这支部队只有一个加强营的编制,隶属于戈尔茨管辖下的中央军,军官和士兵全部是职业军人,战斗力很强。此外,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支部队的成员大多来自蒂罗尔,少量来自瑞士南部,都能说一口流利的威尼斯或者伦巴第土话。

在中央军组建的时候,戈尔茨认为有必要招募一些外籍士兵以备特种作战之用。没想到一年之后这一颇有先见之明的做法便得到了回报。

瑞士全国共分三个不同的语言区,其中北部说南德方言,西南部说普罗旺斯法语,东南部说北意大利方言。受高薪的吸引,历史上,有着雇佣兵传统的瑞士人大量加入德国中央军,有数千人之多。

这支“小分队”的首脑舒曼团长是来自蒂罗尔的军官,他早年在奥地利军队服役,退役后加入德国中央军的“特种兵团”。他本人精通六种语言,即使在奥地利军队的高层都是十分罕见的。

早在开战前三天的时候,利用德国间谍的帮助,舒曼的手下便悄无声息的接管了意大利的边境检查站。

开战前一天时,这支德军已经全部进入意大利境内。

由于意大利并未在意瑞边境实行戒严,所以舒曼所部沿着阿尔卑斯南坡一路东行,三天内,他们依靠“智取”的办法,先后解除了两个意大利驻防营的武装。为北路大军的顺利通过打开了通道。

至此,意军统帅部依然对北面发生的情况一无所知,翁贝托国王则正因为自己的一个嫡系师被围困在威尼斯而大伤脑筋。

原来,在收到“自由威尼斯”部队占领威尼斯市区并宣布独立的消息后,翁贝托国王恼羞成怒,下命令让本已向西开拔的意大利陆军第6师重返威尼斯解除叛军武装。

这种朝令夕改的作战命令最容易打击前线官兵士气,尤其是在即将开战的最后时刻。

好在总参谋部已经为第六师官兵提前准备好了退路:在击败叛军后即使被德奥军包围,他们依然可以在海军的接应下从海上撤退到后方。

至1892年,意大利海军总吨位高达24万吨,仅次于英、法、俄三国,排名世界第四,无论比德国海军还是比奥地利海军都要强大的多。

由于战前预计东线的作战比较困难,所以意海军主力全部集结于亚得里亚海一侧。

在必要的防守和转进时,海军舰炮可以给陆军以强大的火力保护。

不过,当意军第六师重返威尼斯的时候,“自由军”已经在西郊建立起一道临时的防线,威尼斯市区年轻的小伙子们在曼宁发表的“独立宣言”的感召下,纷纷加入“自由军”,北部几个德意志村庄(早期移民的后裔)的民兵也闻讯赶来,这使得“自由军”的总兵力达到近5000人之多。至于军火更是不愁,德国领事馆的存货足够武装一个步兵师的。

由于炮兵部队是最先撤离的,所以调头返回时距离也最远。而没有炮兵的配合,即使精锐的第六师——由皮埃蒙特士兵组成的阿尔卑斯步兵师——也难以迅速突破“自由军”的防线。

此时战争已经爆发,德军大部队如猛虎出山从蒂罗尔山口扑向北意大利平原。第六师是打还是撤成为摆在翁贝托国王面前的第一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