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从红楼中看见了什么?
作者:寒秋虹影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29

“《红楼梦》我的确没有看过。”曹雪芹说出的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就连古城西也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有点文化气质的老头子居然会当众承认没看过《红楼梦》。不过对方既然这么说,那对自己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位老先生既然没有拜读过《红楼梦》,那我认为我们没有在这个话题上讨论下去的必要了。”

“我是没有看过《红楼梦》,但我研究《石头记》研究了几十年。”曹雪芹的眼中有些回忆的惆怅和悲伤,许是想起了前世的那些往事。

“据我所知,作者当年在撰写《石头记》时,并没有将功夫花在那些所谓的笔法,技巧,布局上,而是表现他心中的悲和喜,愤与恨。”曹雪芹黯然说道:“他笔下的一切,都是他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古城西两撇小胡子一皱,对曹雪芹的话颇不以为然,他引经据典道:“红楼梦是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每个章回虽然彼此独立,却又各有相关,有学者指出红楼梦所采用的是一种全然不同于西方小说的结构方式,作者采用许多小事件堆栈成为一个大事件的“浪潮式”架构,以数个大主轴穿插众多小故事而成。在小说中还包含着诗、词、曲、赋、偈、酒令、笑话、谜语、题匾、八股文等各种不同文体的创作与批评。乃至有命理卜辞、脉案药方、讼状塘报等。而本身已是长篇小说。涉及的文字题裁,包罗万有,蔚为大观。

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庞杂的结构,若非将文字的布局与技巧熟捻得炉火纯青,又如何能将诸多元素结合得天衣无缝?“

古城西的这一番言论说完,见到众人一副惊呆地表情。就连那个狂妄的小子李焕文也用奇怪的米光盯着自己,这让他自己感到很骄傲很有面子,毕竟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小白看小说,就只顾着看主角经历了些什么事,事业有没有成功,泡妞有没有失败;而像自己这样专业的人。/**/是抱着研究的心态看书,将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功底路数都研究得入木三分。

他却不知。坐在他对面的李焕文之所以像看怪物似地看着他,其实不是在崇拜他,而是在骂他:砖家就是喜欢用一系列莫名其妙却又艰深晦涩的专业词汇将别人忽悠得迷迷糊糊。凸显他高高在上地学者形象。看起来。古城西古老头的确是砖家中的战斗机。

曹雪芹报以淡淡一笑,微微摇着头,他地神情似乎就在**裸地表明他对古城西地不屑。

“请问古老先生。你在《石头记》中,除了看见技巧和布局,还看见了些什么?”

古城西当然知道这是在探讨内涵的时候了,作为一个业内有名的“评论家”,他自然不会在这种时刻掉链子。

“在《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巅峰地巨著中,我们不但看见了丰满的人物塑造,曲折动人的情节,我们更看到了统治阶级腐朽的生活本质,看到了封建社会的没落。看到了劳动人民的挣扎!”古城西说到激动处。满脸通红,双目充血。语气亢奋。

他挥了挥手,慷慨激昂地吼道:“**教导我们,《红楼梦》不要当小说看,而是要当作历史来读!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他地书中写了几百人,有三四百人,其中只有三十三人是统治阶级,约占十分之一,其余都是被压迫地。牺牲的、死地很多,这是无产阶级在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

而四大家族的阶级斗争也很激烈,讲历史不拿阶级斗争观点讲,根本就讲不通!不看完这部《红楼梦》,就不算中国人!”

“我没看完,我就不算中国人了?”曹雪芹被一个大帽子顶下来,吓得够呛。他的确没有看完,他死的时候,这本书还太监着呢,后面的40回基本就算是小高编的同人小说,他怎么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完呢?古城西使劲摇着头,甩得像个拨浪鼓,一副很铁不成钢的架势,用沉重的语气对曹雪芹谆谆教导:“这位老先生,不是我说你。若是现在的年轻小伙子没看过《红楼梦》,我觉得还能勉强接受,毕竟数典忘祖的人多了去了,我丝毫不感到惊奇;但是到了你这个岁数,还没活明白的人,我只有表示深深的遗憾。

这部《红楼梦》,向我们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主义制度对劳苦大众荼毒至深的丑恶嘴脸,更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光辉指引下,高举三个代表伟大旗帜,学习八荣八耻,团结在以书记为核心的领导团体周围,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的日子好起来了,国家富起来了,社会也和谐了。在这样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我们看《红楼梦》,更应该带着感恩的心情去看,这是古典名著的现实意义。也是我等发展观,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案例。”

古城西说得脸红脖子粗,自认为一句句切中“要害”,时刻不忘在评论中强调现实意义,这也是他在界迅速走红的原因。

有些人,需要这些评论。

“啪!啪!”江西文和陈悠然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两对老手拍得通红。谭博文不得不配合着也舞动了几下,台下的观众们毕竟是内部人士,不敢造次,也纷纷“搓”起了手。之所以用“搓”这个字,的确是因为这些人的动作幅度,很难配上其他的形容词。

看着众人还算捧场的举动,古城西认为自己很有威望,折服了所有人。他不屑地看了看曹雪芹,阴阳怪气地问道:“这位老先生,不知你又从这部巨著中看到了什么?”

这个“又”被加重了语气,意味深长。若是老曹说出来的也是这样一套理论,那无疑就拾人牙慧了;但他要是另辟蹊径,那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超过这段“把小说当历史看”的论证的。

曹雪芹没有对他的嚣张举动予以表情和动作上的回应,因为这显得很幼稚。这位中国历史上集古典小说之大成的宗师又岂会与一个无知却自以为是的狗屁砖家计较这些无聊的得失,所有的对抗,对在于纯粹的探讨上。

“《石头记》在芸芸众生眼中,有千万种不同之所见。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曹雪芹叹了叹:“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碍。然而憎人却不过是爱人者的败亡的逃路,与宝玉之终于出家,同一小器。”

“你看到的就是这些庸俗的风花雪月,个人得失?”古城西重重摇着头:“你的境界太低了,个人的情感与整个人类相比,孰重孰轻?封建社会对人的毒害,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相比,又何啻于地狱天堂?你看到的都是一些庸俗的剧情和情感,却看不到人间大爱。”

曹雪芹轻轻叹道:“全书所写,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古先生说我感知的情感庸俗,恕我不敢苟同。”

“说得好!”李焕文忍不住插了句嘴:“小说无非就是话悲喜,写聚散,表情感。一般的小说,只要把主角的情感表达得强烈一点,基本就可以赚点钱了。而《红楼梦》将人间至善,至真,至美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更将作者曹雪芹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感慨融入其中,具备了相当的思想性,在性上,算是登峰造极了。”

台下的慕秋虹一下子将小嘴张成一个o字型,臭小子什么时候对的理解到了这个程度了?八成是昨晚百度了。

“有道理!”台下的众人都在交头接耳,谭博文也暗地里点了点头,他们这一代人,很多人就是看着《红楼梦》长大的,有着相当的感情。

“有什么道理?”古城西这会也顾不得一个家应有的风度了。当然,他也一直没有顾得上这个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