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舰在中国海军50年的发展历程中,舰艇装备的发展备受瞩目。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海军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拥有了包括核潜艇和导弹驱逐舰在内的各种现代化舰艇。
作为目前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中的主战舰种,驱逐舰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海军成长进步的一个缩影。
"四大金刚"美丽的滨海城市青岛,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旅游景点:青岛海军博物馆。
在这个亚洲最大的海军博物馆中,展示着一艘舷号为101的导弹驱逐舰。
光是从"101"这个舷号上,就可以想见这艘军舰在人民海军中的地位。
它就是人民海军拥有的第一艘驱逐舰、当年显赫一时的"四大金刚"之首-"鞍山"舰。
人民海军拥有驱逐舰的历史,是从"四大金刚"开始的。
50年代初,新兴的共和国胜利完成了抗美援朝战争。
然而,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不断对大陆沿海进行骚扰,帝国主义的海军舰队也时常出现在我国沿海,对我国实施海上封锁。
为了加强海防、准备解放台湾,中央决心加快人民海军的建设步伐。
1953年6月4日,我国和苏联政府签订了"海军订货协定",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口4艘驱逐舰。
1954年10月13日,正式接舰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苏联太平洋舰队参谋长、海军少将彼得洛夫率舰艇编队抵达青岛。
26日,中苏双方在码头举行了舰艇交接签字和命名授旗仪式。
海军参谋长周希汉宣布了中央军委命令,首批引进的两艘苏联驱逐舰分别被命名为"鞍山"号和"抚顺"号,人民海军第一次拥有了性能先进的驱逐舰。
次年6月,第二批进口的两艘驱逐舰抵达青岛。
它们分别被命名为"长春"号和"太原"号。
50、60年代,这4艘驱逐舰一直是我们海军最大的水面作战舰艇,因此它们被人民海军官兵昵称为"四大金刚"。
驾驭现代化的驱逐舰,对于当时大多数从陆军转行,文化程度只有小学、初中水平的海军官兵来说,确实不是一件容易事。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时间,"鞍山"、"抚顺"两舰官兵就完成了按苏军教程需要两年才能完成的训练,初步具备了对空中、水面、水下目标攻防的能力,80%以上的官兵训练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到1955年底,"长春"、"太原"两舰也基本上具备了单舰航行能力。
1955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东半岛组织了我军第一次陆、海、空军联合演习。
海军的驱逐舰部队第一次作为重要力量,出现在演习部队的战斗序列中。
"鞍山"、"抚顺"两舰奉命执行蓝方登陆编队的警戒和火力支援任务,两舰及时准确地进行了各种队形变换和火力支援任务,时间误差不超过15秒,距离误差不超过2链,初步显示了海军官兵的训练水平。
1959年4月,"四大金刚"编队南下,直赴舟山群岛,参加陆、海、空合成渡海登陆战役演习。
5月23日,演习正式开始。
担负近程火力支援的"鞍山"、"长春"两舰迅速前进至射击阵位,强大的炮火震撼了"敌"占岛屿。
两舰连续发射130毫米炮弹197发,仅几分钟便一举摧毁了一米多厚的钢筋混凝土碉堡。
看到海军驱逐舰的精彩表演,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高兴地说:"好!打得好!海军干得不错!"在"四大金刚"驰骋海疆的岁月里,它们多次在领海线上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1962年4月13日,美国"狄海文"号驱逐舰闯入我国青岛外海。
"鞍山"、"长春"、"太原"舰奉命出航,监视驱逐美舰。
双方对峙两天后,美舰突然转向,向我领海直插进来。
"长春"舰立即发出战斗警报,舰长张序三下达了目标指示和"开始绘算"的战斗命令,炮口瞄准美舰,迫使美舰慌忙调头,退入公海。
"狭路相逢勇者胜",8天8夜的对峙,美舰终于退出我国领海一线,外国人凭着船坚炮利在中国为所欲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第一代国产驱逐舰加入海军序列,"四大金刚"完成了历史使命,陆续退出现役。
"国"字号驱逐舰上马取代"四大金刚"的,是全部国产化的新型导弹驱逐舰。
早在1959年,海军和当时的一机部、二机部等工业部门就开展了新型导弹驱逐舰的预先研究工作。
1966年,为适应洲际运载火箭海上试验护航警戒任务的需要,国防科委、国防工办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组织六机部、海军、有关工业部和研究院再次进行论证和设计研究。
1967年4月,中央军委批准了海军装备科研"三五"计划。
"国"字号导弹驱逐舰的研制工作正式展开。
1968年12月,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1970年7月下水,1971年12月31日完成试航。
与此同时,东海与南海方向的建造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
1969年,广州造船厂开工建造国产驱逐舰,1974年完成试航,随后交付南海舰队服役。
1971年,中华造船厂开工建造国产驱逐舰,1977年交付东海舰队服役。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051型的第一代国产驱逐舰。
它的特点是对海攻击能力强,续航力大,并有较强的反潜和防空能力。
舰上装有高参数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配备有导弹武器系统、火炮武器系统、反潜武器系统,以及声纳、雷达、通信、导弹设备和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等,是当时我国研制的最大吨位的水面战斗舰艇。
到1975年,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设计和生产定型时,已有3家船厂建成该型战舰,并陆续装备部队。
从此,它成为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的主力舰种。
1980年,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首次远航,将中国海军的航迹延伸到了南太平洋。
1985年,132号国产导弹驱逐舰代表中国海军首次出访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跨越太平洋、印度洋,经受了8级以上风浪的考验。
作为中国海军的主战舰艇,第一代国产驱逐舰在现代化改进中,战斗力不断提高。
1988年12月,经过多次实践,105舰首次实现了战斗舰艇搭载直升机的突破。
1981年5月,海军北海舰队由驱逐舰、潜艇、辅助船、直升机、轰炸机等组成合成机动编队,在西北太平洋海区进行了侦察、反潜、援潜、舰机协同等多项课题的战术合练。
106舰、107舰、108舰组成编队,航经大隅海峡,进入太平洋后折航南下,经巴林塘海峡,进入我国南海海域,后又航经榆林港、北部湾、琼州海峡、湛江港、台湾海峡、舟山群岛。
3艘驱逐舰共航行15000多海里。
外电评价说: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向世界昭示了中国海军的崛起。
令世界耳目一新1996年8月,朝鲜人民以盛大热烈的仪式,迎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
到访的是两艘驱逐舰:"哈尔滨"舰与"西宁"舰。
其中"西宁"舰属于中国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
"哈尔滨"舰却令人耳目一新,那流线的造型,全封闭式的舰体,威武的气势,仿佛在向世界宣布,中国新一代导弹驱逐舰已经登上国际舞台。
从朝鲜返回仅10余天,"哈尔滨"舰再次奉命出访,由北海舰队司令张定发将军率领,赴俄罗斯海参崴港参加俄罗斯海军成立300周年庆典。
中国海军军舰与美、俄、日、韩等**舰停靠在同一个码头,同时列队接受检阅。
在俄罗斯,"哈尔滨"舰出色的设计与建造工艺,同样引人注目。
当地报纸引用有关人士的评论说:"中国?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在来访舰艇中,是最漂亮和最具现代战斗能力的舰船。
"1997年春,作为编队旗舰,"哈尔滨"舰首次横渡太平洋,访问了美国本土及墨西哥、秘鲁、智利。
这次航行规模之大、访问国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开创了中国海军史之最,掀起了席卷全球的中国舰艇热。
与此同时,"哈尔滨"舰的姊妹舰"青岛"舰,也以醒目的方式亮相登场。
作为编队旗舰,"青岛"舰与中国新一代导弹护卫舰"铜陵"舰一道,顺利访问了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1998年春夏,"青岛"舰代表中国海军首次访问了新西兰、澳大利亚,并在回程中参加了由14国海军参加的菲律宾海军成立100周年的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