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的一个军事论坛,希望大家看在本人辛苦找这些资料的份上帮忙去支持一下:http://www.dyz3.***/index.php?u=350,在这不胜感激!
-------------------------------------------------------
台湾 M72A 火箭筒
发展过程:
美国1968年在M72式66毫米火箭筒基础上改进而成,主要有M72A1式、M72A2式和M72A3式66毫米 火箭筒。M72A1式和M72A3式于1971年成批生产并装备部队,M72A3式曾于1983年参加美国轻型反坦克武器选型试验,成为瑞典AT- 4 火箭筒的有力竞争对手。该火箭筒主要用于对付轻装甲目标、火力点等。台湾自美国引进并仿制,主要用于步兵分队反装甲和攻坚作战。
性能特点:
①体积小、重量轻、 使用方便,一次性使用,能大大减轻步兵携行压力。
②非占编列装,大大提高了单兵攻击点目标能力。
③成本低,便于大量装备。美军连一级配备15具以上,战时更多。
④发射特征非常明显,不利于射手隐蔽。
主要改型:
M72A1 、 A2 、 A3型火箭筒总体性能接近,尽管配备了不同的弹种, 但彼此差距不大。
基本数据:
M72A1式与M72A2式 M72A3式
口径66毫米 66毫米
火箭筒携行状态长655毫米665毫米
火箭战斗状态长893毫米899毫米
火箭筒战斗总质量2.36千克2.5千克
火箭筒质量1.36千克1.36千克
配用弹种破甲弹 破甲弹
弹长508毫米 508毫米
炸药质量340克
膛口保险距离10米10米
初速140米/秒(24°C)150米/秒
有效射程
对运动目标150米 250米
对固定目标 300米
最大射程 1000米
破甲厚度305毫米305毫米
瞄准装置机械瞄准具 机械睢准具
作战运用:
M72系列火箭筒在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射程、 破甲厚度等方面与同期产品相近,尚无有说明问题的数据。由于该型火箭筒重量轻、体积小、列编方式灵活,必要时,单兵可携带2具,可大大提高步兵分队攻坚能力,是小型火箭筒非占编列装的主要代表之一。
识别特征:
M72A系列火箭筒外型与同期列装的抽拉式火箭筒外形类似,识别有一定难度。
①非战斗状态时,击发机与瞄准具固定在筒身上方一条直线上,有一方形突出物贯通全筒。
②筒口、尾均为规则园形,无其它曲线或其他形态物品附着,击发装置抽出部分与原接合部有金属杆相连,筒身抽出部分为金属色,多数未进行着色。
AT-4 式 84 毫米火箭筒
发展过程:
AT-4火箭筒于1976年开始由瑞典FFV军械公司研制,1982年定型装备瑞典军队。 该型火箭筒使用范围较广 , 美军引进后大量装备 , 并由阿利安特公司生产,命名为M136式, 装备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台湾引进后装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 ,做为反装甲攻坚器材使用。
性能特点:
①重量轻、携行方便。预装火箭弹后全重6.72公斤,长度1000毫米,步兵可携行数具。
②使用简单,操纵容易,射手无需长时间培训。
③威力大。目前火箭弹破甲厚度为400毫米,命中目标后伴有致盲强光和燃烧作用。
④采用无坐力炮原理发射,发射特征不明显,射击位置不易暴露。
基本数据:
口径84毫米
火箭全长1000毫米
战斗总质量6.7千克
配用弹种破甲弹,多用途弹
弹径84毫米
弹质量3千克
有效射程300米
初速290米/秒
破甲厚度400毫米以上
瞄准装置简易机械瞄准具,白光及微光瞄准镜,光电火控系统
识别特征:
AT-4是一种欧洲外观风格的肩射武器,主要特征是:
①筒首、筒尾均有8角形防护罩,其边缘的厚度前小后大。
②筒身前细后粗,分界点在瞄准照门下方,在照门与山字型准星之间,有两个方形突出物径向分布。
③有的型号在筒口有一前握柄,用于稳定瞄准。
台阿皮拉斯 112 毫米火箭筒
发展过程:
法国于 1978 年初开始研制的轻型反装甲武器, 1983 年定型,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台军于近 90 年代中期购入后装备海军陆战队,成为其制式反装甲攻坚器材,主要用于弥补 M72 射程近、威力小的不足。
性能特点:
①威力大。使用空心装药战斗部,平均破甲厚度为 750 毫米,曾以 65 度着角击穿北约重型靶板后又击穿 5 块用于考察后效的钢板。
②射程远。使用光学瞄具射程为 330 米,使用光电瞄具射程为 600 米,最大射程为 2300 米。
③一次性使用,非占编列装。
④发射时特征明显,噪声、 尾焰、烟雾较大,不能在有限空间内使用,在城市化地形上使用受限,无法实现软发射。
⑤只能击穿复合装甲,对反应装甲效能一般。
基本数据:
口径112 毫米
筒长1290 毫米
战斗全重9 千克
筒重4.5 千克
弹种破甲弹
弹径112 毫米
弹长925 毫米
弹重4.5 千克
战斗部重2.6 千克
装药量1.5 千克
初速295 米/秒
筒口保险距离10 米
有效射程330 米光学
600 米光电
最大射程2300 米
弹丸飞行时间330 米1.2 秒、600 米1.9 秒
破甲厚度750 毫米
瞄具光学、光电、微光、像增强夜视仪
反应时间8 秒
识别特征:
①筒两端有防护帽,明显突出筒身。筒身下方有击发装置及肩托。左上方为有塑料防护的光学镜。
②发射筒前端有塑料制成的导流器,左右各有两个缺口为射手视线通路。
T75 式 9 毫米手枪
发展过程:
台湾于1986年仿美国 M9 式(意大利贝瑞塔92F型)9 毫米手枪而成,主要装备军官及执行特殊任务的作战人员。
性能特点:
①威力大,射程较远,战斗效能在手枪中居上游。
②弹匣容量大,能够形成较好的近战火力密度密度。
③能够半自动射击或者单发射击。
主要改型:
台湾联勤厂以T75为蓝本,于90年代研制了T75K1 式 9 毫米手枪,近一步减轻了重量,全重 930 克,特战攻击型 890 克,全长 205 毫米,特战攻击型 195 毫米,枪管长 116 毫米,特战型 106 毫米,弹匣容量 15 发,初速 350 米/秒,有效射程 60 米,特战型 50 米,具有保险可行,可左右手射击,有上膛指示,采用人体工程学握把和两段式扳机,可加装激光指示器。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基本数据:
全重960 克
口径9 毫米
初速390 米/秒
有效射程60 米
射击方式单发或者半自动
弹匣容量15 发
枪管长217 毫米
识别特征:
外形尺寸较大,枪管在套筒上方暴露部分较长,扳机为片式,护圈较大。射击速调节手柄位于套筒后部,向上扳起时,有红点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