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虚拟的。说这话的人,实际上是自我提醒别掉进网络情感的泥潭里。
这天,马大个跑到我空间里胡侃:“网络聊天大抵分为两类,一类是天南海北的瞎吹,意在别人来踩空间,增加人气指数;另一类是真正的交流情感,达到思想、精神境界的共鸣。第一类人物比比皆是;第二类人物,稀有如丹顶鹤,少之又少”。
马大个的见解独到。我想起一个月前,《重庆时报》登载的一件事情:两位网友*同城聊天室,几月下来,俩男女网友志趣相投,约好在嘉陵江边上见面。人约黄昏后,俩人涉过浅浅的江水,坐在一块礁石上交谈。机缘相投,俩人越聊越投入,不知不觉两个多小时过去了。黄昏的太阳渐渐地落下了歌乐山顶,也渐渐地抹去了俩人肩上的余辉。江水急剧上涨,俩人浑然不知,直到江水漫上礁石,俩人才如梦方醒。男网友自告奋勇下水探路,无奈水流太急,差点跌进水里,被湍急的水流卷走。幸被礁石上的女网友死死拉住,才幸免了悲剧的发生。俩人只好站在礁石上声嘶力竭地大声呼救。天已黑了下来,声音穿过夜色,在空旷的江面上回荡。江水继续上涨,已漫上礁石,漫过脚踝,求生的声音,显得无助与孤独。幸在一艘水上救生艇经过,才将俩人救上了岸。没人去指责两位网友,只是告诫赏月、赏景去寻个好地方,别和不经意间的危险擦肩而过。
感情这个东西很微妙,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心理状态。“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了词句的美感;戴望舒的《雨巷》,把梅雨季节江南女子纤秀美,用诗画般的形式展示出来,那雨巷中的丁香,几乎香了大半个世纪。那把油纸伞,还出现在少男少女的情书里。我们很容易把感情这个东西牵扯到男欢女爱,牵扯到一根情缘的网恋,好像逃不过爱情的模式。每个人都会说:纯友谊的情感是没有的。其实,爱情也罢,网恋也罢,我们往往处于《血色浪漫》中钟跃民所说的中间地带,我们不可能随随便便地走进一个人,走进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让你一览无余,也就是说不是爱情,也非网恋。比如一对已婚男女,只是觉得俩人志趣相投,成为心灵上的知音。按照旁人的理解,那一定是要以颠覆家庭为代价来达到心理上的沟通?这也未免是硬性的牵强?于是,毫不犹豫地抵御流言,抵御语言的风刀霜剑。终于有一天,抵御不住了,共鸣中的天簌之音断了琴弦。这份温柔就此戛然而止了。
一个人在一帆风顺的时候,或歌或狂,你会迅速忘掉别人投来的青睐的一瞥。一个人身陷挫折的囹圄之时,低迷、消沉,别人的只言片语,往往又会让你感激涕零。你会感到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你冰冷的胸膛;你分明听见对方心儿跳动的声音,仿佛拿一条轻柔的纱巾,轻拂你的心灵,让你得到慰藉,让你卸去沉甸甸的心事。你会和不安、消沉,甚至愤怒挥手分路。你变得重塑自信,也许那一刻,你觉得挫折不过是人生的历练,前面是人生的另一个驿站,那里有另一番风景,别有天地。
当你眷顾于这种心灵沟通的时候,外界的纷扰迫使你放弃这种精神境界。又回到那些世俗之中,然后各自分手。你回到茫茫然的空间里独品折磨的滋味。你无法去回答对与错。你只好默默地凝视着远方。想起这戛然而止的温柔,期盼有一丝微弱的视线注视着对方,注视着丹顶鹤飞走的方向。欲罢不能的挣扎,换取的是最后的一声叹息。你只在自己的空间里包裹、珍藏,这份曾经产生共鸣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