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大命,人有大命。夫香美脆味,厚酒肥肉,甘口而疾……
……也。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虚而……
比起上一篇列举国之五害的《五蠹》,这一本《扬权》没有这般犀利,但却直指权利的中心要害,若当年的韩王安能做到十分之一,那么此时的列国命运绝不是如此。
可惜……韩非亲手铸造的‘天子之剑’,却被赢政所窃取,世间的风云变化莫不如此讽刺。
韩选感概了一会,注意力再次被书简吸引,对他来说韩国只是记忆中微不足道的一点,不值得他为此多想。
书中除了那一句‘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让他极端佩服自己这位九哥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外,还有那一句咋看平平无奇,却直指要害的名句:
夫物者有所宜,材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上有所长,事乃不方。矜而好能,下之所欺:辩惠好生,下因其材。上下易用,国故不治。
这段话的含义很简单,就是讲因材施教,如同后世之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样。
此句看似平平无奇,却点中了要点,上位者有何其能?需要何种能力?
其实只需要一种能力,识人的能力,知道这个人应该干什么最有用,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你让渔夫去耕地,让工匠去养马,这如何能管理得好?
比起其他学说,这些九哥的书简,韩选看得很慢,逐字研读,不想猜错任何一点意思。
随着一本本韩非子的大作被他研读,韩选的双眼越发的崭亮,亦带着一丝仿佛朝闻道,夕死足矣的感觉。
《孤愤》《说难》《难言》《主道》……
林林总总,将近数十篇的文章,仿佛化为最为充足的资粮,装进了他的脑袋之中。
砰!
合上最后一本《制分》,韩选蓦然阂上了双眼,面无表情的脸庞看不上丝毫倦意。
藏经阁内彻底的安静了下来,除了韩选沉重有力的心跳声和平缓淡然的呼吸声,没有半点声响。
时间缓缓流逝,一刻钟…两刻钟…半个时辰…足足过去了两个时辰左右,韩选才稍有些变化。
紧闭的双眸骤然打开,密布血丝的瞳孔内闪烁着一缕无法挥去的喜悦。
这两个时辰内,他心神沉入体内,调用了‘辰宿’的‘悟道’功能,终于在‘炁’即将要耗尽之时,竭尽全力的推演终于得到了自己更上一层楼的法门。
如今,‘辰宿’的‘悟道’也有了变化,除了之前一道‘炁’维持绝世之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人杰层次的悟性资质。
比起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自然功能更加强大,但有得必有失,所消耗的‘炁’数量不变,但时间却大幅度降低,一道‘炁’只能维持原先第一阶段三分之一的时间,也就是三分钟左右。
虽然花费巨大,但功能无疑增强了数倍不止,用第一阶段要苦思良久的问题,很快就被攻破,其实真正说起来,不仅没亏,还赚了。
当然了,这只是指一些第一阶段解决不了的问题,若一些常见的小问题,用第二阶段反倒是浪费了。
因此,再次利用‘辰宿’的强大功能,韩选才把自己所得诸多秘籍,加上九哥的诸多法家思想碰撞,终于让他得以有窥伺‘天人’的机会。
只是这个办法,并没有多少精妙绝伦,反倒看上去颇为粗鲁蛮悍。
他耗费了诸多留存不易的‘炁’,反复经过演练,最后才不得不承认这个笨办法最简单也最快能完成登天一步。
重生此方世界之初,面对【先天罡气】和【天意四象诀】两门绝世武功,韩选颇为纠结,最后凭借自己有限的智慧,想出了以人道御天意的办法。
此方门颇为精妙,韩选多次争斗都是依赖劲气的浑厚,才得有如此成就。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五劲齐出,确实浑厚无俦,同阶无人可以抵挡,可是「天人至境」最为玄奥无常,想要突破绝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到了突破的关键时刻,本是对立的人道与天意绝对不合,如此关头一丝破绽都会身死道消,何论体内蕴含水火之意的真气。
一开始韩选也想着削去某一法门,尊其中一门为主,自是可以高枕无忧。
可是,他并不甘心如此,这条路是他走出来的,到了如今关头,更不想轻言放弃了。
所以,他以两门武学为主旨,用‘悟道’全力推演,经过诸多阻碍困难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法门。
这个法门就是继续凝辟穴窍,以此制衡【天意四象诀】,来达到一种微妙平衡的作用。
以他的推演,他想要在体内继续开辟四个穴窍,结合【先天罡气】与【天意四象诀】的五劲,正好组成了九道穴窍,之后互通有无,利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磅礴真气,冲开天人之间的屏障,打破桎梏。
韩选的这个法门很疯狂,就是要以人道御天道,想要人定胜天,而不是顺天应人。
既然定下了基调,那剩下的就是开辟余下的四门穴窍了,而想要制衡【天意四象诀】,那么用人意的武学最为恰当。
若是在其他时代,或许韩选绝对要头疼不已,因为在其他时代,武学的理念莫过于三处,释道儒三家而已。
而当今之世不同,百家争鸣,虽为学说最是繁荣的末尾,但百家思想碰撞,最是精华不过。
首先,他的手中就有燕丹临终前交给他的墨家至高心法,还有他亲自向二叔讨要的鬼谷心法秘术,以及当年剿灭血衣侯,得自其家传绝学的【冰魄阴乙心法】。
当然,后者过于邪异,还需要人血炼功,自是不可能被他所取。
如此说来,现在只有墨家心法和鬼谷吐纳术两门可用的武学,还剩下的两窍得用什么武学呢?
显而易见,当世的大宗余下不多,只有近在咫尺的儒家,还有深不可测的道家及阴阳家。
只是后者多以阴阳之术,与他格格不入,自是无法运用,所以只剩下儒家和道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