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东流
作者:琰哥儿      更新:2019-07-30 11:48      字数:2235

“我知道。”石进回答。接着他又斗胆问了一句:“您的事……怎么样了?”

张静乐转过眼神,虽然石进没有明指是什么事情,但是他也知道他指的是自己与赵岚的事。

张静乐没有回答,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心里也没有一点底。

自从他接到赵府暗桩的条子,内心就开始有些焦虑。曾经,武定侯府看中了赵岚,他就能轻而易举就能拨开。为什么?因为他笃定赵岚对武定侯没有男女之情。

可是崔颢呢?

那个从前世就开始对赵岚百般呵护的人,那个一直心心念念想娶她的人,那个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她还能伸出援手的人……她的心真的就不会动摇吗?

特别是崔颢这次几乎是经历生死之事。她的心肠一向很软,特别是对身边她在意的人。

张静乐猜测,可能赵岚已经动摇了,不然她不会不顾闺誉,直接进了崔颢的里屋,还在那里照顾他,等他醒来。

最后,还是被赵岌硬拖回去的。

想到这里,张静乐恨不得马上回京城,可是这里暂时又走不开。

他知道自己必须帮助三皇子成为皇帝,这样,有了从龙之功的自己才能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以后,就算赵岚不愿意嫁给自己,也不会有人敢娶她。自己只要真心对她好,时间长了,她总会变的。

可眼前怎么办?

张静乐焦虑着,面部的表情不禁紧张了起来,拳头在也不经意间紧紧握了起来。

石进见了,以为自己的话说得越界了,触发了张静乐的雷点,忙解释:“张大人,对不起,卑职……”

“没有,没事,”张静乐听了,连忙恢复刚才的云淡风轻,“我就是想起了一些事情。老石不必多礼。说不定,我们以后是一家人。”

一家人?

他是指他和赵岚成亲以后,他和自己成为连襟吗?

石进听了心里一热,忙说道:“张大人若有什么家里的事情需要我的,请尽管吩咐,我让内人去做。”

让崔颖去做?

张静乐笑了笑,她少出幺蛾子他就已经感激她了。不过石进能这么表态,张静乐还是感谢他的,与他回了个揖,才施施然离开。

三皇子醒来后,又把大家召集在一起。

他现在干劲十足!

母妃给他来信,说皇上在满朝文武面前夸他,说他“最像朕,最有朕的雄心智略”!

朝廷大臣们就是墙头草,今天见皇上表扬谁了,就往谁身上倒。

这不,孝敬母妃的人多了,从京城千里问候他的人也多了。

以前他人在京城,也没见这么多孝敬和问候。现在远离京城,巴结的人反而多了。

这次听张静乐的还真对了!

想到这里,他又赞赏地看了眼张静乐,与自己差不多的年纪,却沉稳干练,看来自己帮他放过崔铭,他还是感激的。

既然这小子看上了赵岌的妹子,自己如果帮他一把,他是不是就会更死心塌地帮着自己了?

张静乐不知道三皇子心里的算盘,他正在听范季驯考察了黄河实地以后,提出的治黄之策。

他在仔细回忆,上一世黄河治理的攻略是什么?

就在明年,黄河将决口于澶洲商胡埽,黄河水浩浩荡荡,经邱县、临西、清河、威县、南宫、青县,在天津入海,这次黄河因决口而自行改道,后来被史官们记载为“黄河北流“。

当时,工部尚书苏修力陈己见,认为:“避高就下,水之本性,故河流遗弃之道,自古难复”,强调应“增治堤防,疏其下流,浚以入海。”提请皇上顺着这次黄河决堤的河道,在两边修葺黄河河堤,就引着黄河水往北流。

苏修的意思说得很隐晦,但是大家都明白了:如果引黄河北流,黄河的河道会一直北移,最后黄河下游的河道从河南、山东境内,改到河北境内,取渤海入海。

这样以来,黄河就不再是大周的天险,而变成了北方外敌的天险了。

苏修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朝廷想凭借黄河天险,作为抵御外敌的天然屏障的愿望。

这个提议真的很玄幻,苏修根本不是什么搞过河流治理之人,只不过是工部一个随风倒的无骨气的官僚,凭着谄媚上级混到了工部尚书。

然而更玄幻的是,皇帝不但信了,而且为此展开了的回河工程,让黄河继续北流,不要改道。

苏修因为这个提议得到皇上的重视,也因此挤掉了礼部江阁老的学生——跟他竞争内阁之位,当时还是位列小九卿的光禄寺卿池珣。

出了个主意就能进内阁,各路官员蠢蠢欲动。

当时的户部侍郎文彦博更加突发奇想,提议用一条叫六塔河的小河去给分担黄河的水容量,让在商胡决口产生的冲向海河的黄河河道恢复到正常状态。

这个想法刚一提出来就遭到了围攻,连从来不问河道之事的江阁老都出来抗议:

从没听说用小河流给黄河分担水容压力的!

还有工部官员出来说,如果修了六塔河,黄河不但不会恢复故道,而且六塔河必然溃堤,整个河北都会变成泽国。

但文彦博不听,拼命游说皇上同意,开始修建六塔河。

结果,六塔河工程刚竣工没有几个时辰,就溃堤了。

同时,由于新修的东河堤防河床狭窄,入海下游地势高,在“北流”被完全堵塞当晚再次决口,整个河南河北大地一片汪洋,道路隔绝,田苗荡尽,数千万百姓被洪水吞噬。

对此,皇上惊恐万分,悔恨不已,随下诏遣使安抚灾民,同时严惩有关责任人,并颁“罪己诏”,广告天下,予以自责。

同时也撤了苏修的职,把他及家眷全部流放辽东。

张静乐记得清楚,就在朝廷一边倒要引黄河北流的时候,只有范季驯坚决反对。

当时,大家还觉得是范季驯不服气自己的上司,为了出头表现自己而在朝廷上叫嚣。

等到黄河再次决口,大家才醒悟过来,原来范季驯是真的有不同的办法。

果然,张静乐现在就听见他说:“三皇子,张大人,各位大人,黄河不能往北引,必须往东引,流入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