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汉阳
作者:吴钩雪明      更新:2019-08-19 14:29      字数:3267

“父帅,父帅!”

正在熟睡中的方起被帐外慌乱的叫声惊醒。方起日间与爱子谈心,一时兴起多喝了几杯,微醉的他回到中帐便睡下了。谁知没睡多久就被中途叫醒,头部一阵阵晕眩。

“权儿,何事这么惊慌?”方起用力摇着头,想让自己清醒一点。

“父帅。汉阳来信使了,说有要事禀报!”

“直接进来说。”

只见一个满身血迹的军士跟在方权身后匆匆进帐,单膝行了个军礼便急切的说道:“方将军,大事不好了。汉阳郡被围,黄太守苦战待援,求将军相救阿。”

“你说什么?!”方起头中嗡的一声响,本就晕眩的脑袋更加疼的厉害。汉阳郡地处遥关所在的北地郡侧后方,与遥关相隔二百余里。地理上,遥关扼守北地郡的北面咽喉,匈奴军如果不打通遥关防线,怎么也不可能越过遥关和北地郡直接兵临汉阳。而一旦汉阳郡失守,遥关和北地就会变为几座孤城,被匈奴逐个击破。那样的话,整个凉州都会落入匈奴掌中。

“匈奴人大队兵马围困了汉阳,黄斌太守死战不降。求方将军发兵救救我家主公。”

“匈奴兵马怎么会出现在汉阳。兵力大概多少?汉阳城防情况如何?你慢慢说,把知道的情报一字一句说清楚。”方起毕竟是当世一等一的名将。虽然一时错愕,但终不至于乱了分寸。定了定神稳住心绪,便详细盘问起情况来。

“回将军,匈奴人是三日前突然从武威方向杀过来的。领兵主将自称是匈奴的三王子,名叫夏武罗。其部下均是骑兵,人数大概有三五万之众。仅半个时辰就把汉阳围的水泄不通。汉阳城中兵少,黄太守不能出城迎敌,本想凭借城高池深固守。哪知匈奴人竟下令强攻,黄太守领着城中八千老弱残兵死战三日,斩杀匈奴几千人。但终因兵少不敌,而今城池眼瞅陷落,黄太守派属下冒死突围,来向将军求援。”那军士进来的时候一脸惶恐,急切的好似说不出话来。但这会竟然能一口气把军情介绍的明明白白,倒是出乎方起的意料。

困扰方起这些天的一系列问题瞬间明朗了大半。他在心中暗自思量,难怪关下北人的大军一直按兵不动。原来那些营寨内都是疑兵,真正的北人主力竟然绕道武威直接围攻汉阳,从而断我后路。这夏武罗果然名不虚传,深通兵法韬略。而我最近为粮草所困,竟没识破他小小的疑兵之计。

“胡说。汉阳既然是三日前被围困,那怎么粮草迟误了半个月还未到?这十几天你家黄郡守哪里去了?”趁着方起暗自思量没继续开口追问的当口,方权一把拽起那军士抢先问道。

“这个,这个属下我也不知情呀。”

“你怎么会不知情!你如果不是黄斌亲信,他怎么会把突围求援的重任交在你身上?”方权毕竟年轻气盛,对黄斌一腔怨气,只顾着追问呵斥军粮为何迟误,而忘了汉阳被围才是头等大事。

“属下确实不知情,我只是黄大人的一名小小侍卫。黄大人派我等亲卫数十人趁夜突围,只有我一人杀了出来。余下几十个兄弟都,全都被匈奴骑兵射杀了。”那军士说着说着,似乎是想到战友的惨死,竟放声大哭起来。

“好了,权儿。说正事要紧,兵粮的事等救下汉阳再详查不迟。”方起明白事态的严重性。汉阳一旦被破,匈奴兵就可以前后夹击遥关,遥关决计再难防守。而大虞西北门户洞开,司隶就会直接处于匈奴的兵峰之下,两京随时有陷落的危险。

“这位军士辛苦了,你连夜突围赶路,先下去休息。如有需要我再传你。”方起命人将信使送出,转身继续吩咐方权:“速叫诸位将军帅账议兵”

不一会,司马朗、赵通、方权等一众军中重要将领悉数到场。

方起简单叙述了一下信使带来的情报,在场众人听后无不大惊失色。奋威将军赵通看了看众人的神情。见没有人言语,遂跨步出列做了个四方辑说道:“将军。汉阳形势危机,不可不救。末将请命率一万军回援,五日内定破敌掳,解汉阳之围。”

方权听后摇了摇头:“赵大哥,那信使言匈奴兵马有三五万之众,你仅带一万步卒如何救的了汉阳?”

“少将军。现在遥关内可战之兵不过三万。不分兵一万应敌,还能都带了去?”

赵通说的是实情。遥关号称八万精锐,其实不过是虚张声势。边关十来年未见兵戈,八万人有一多半是常年种地的耕农及其家属。而剩下的一小半,也是拿锤头的时间多过拿刀剑的日子。要不是方起近几年加强训练士卒,遥关可能连这三万可战之兵都拿不出。

“但关下的北人并不知道咱们的底细。”方权认真分析着:“在北人眼中,遥关就是有八万大军。所以他们才不敢贸然进攻,而是涉险迂回到我军后方去进攻汉阳。”

“少将军说的不错。那我们该如何行事?”赵通反问道。

“我觉得,应该带两万兵马外加两万耕农,耕农只负责多树旗帜以壮声威即可。匈奴人见援军声势之大,必然慌乱。我军再与汉阳城内守军一并趁势掩杀,敌军定会溃败。”方权自幼跟随方起在军中历练,虽然还未真正上阵厮杀过。但祖传的方家武艺已经练的纯熟,兵法韬略也有独特见解。在军中素有“小白袍”的称号。

“不可。”一直背身看着墙上地图谋划的方起听到方权的策略,虽然也暗自赞叹了一句深得兵法要领,但还是头也不回的否决了。

“父帅,为何不可?”

“从遥关到汉阳,必走雁谷。两山夹一谷,乃用兵之绝境。带着耕夫行军速度太慢,如果敌人在谷内设伏,我军如何冲出谷口?”

“那难道汉阳不救了?”方权略有不忿的说道。

“放弃汉阳,未尝不是个办法。”一直沉吟不语的参军司马朗突然开口了,他仍旧穿着那件旧青袍,手中摇着那柄破扇子。“趁着匈奴大军还未攻下汉阳,从而兵进北地切断东南方向的交通要道。不如直接放弃汉阳,退守东南方的安定郡。一来还能在凉州保存一郡之地,为朝廷在西北树立最后一道屏障。二来也方便接应并州、益州、司隶几个方向的援兵,为日后的反攻做好准备。”

“也不可。”方起再次否决了下属的提议。“先生的方略是不错的,此时退守安定确实最为妥当。但汉阳乃凉州粮仓,我军中粮草全靠汉阳供应。如果不救,以我军中存粮,也不过多苟延残喘几天,败亡之日亦不远。”

“那以将军之意呢?”

方起转过身来,眉头紧锁,脸色凝重,口中异常坚定的说道:“别无他法,唯有一搏。方权和先生留守遥关,我亲率两万军回援。”

“父帅,您是三军之柱,怎能轻身犯险。还是让孩儿和赵将军各领一军,您在这坐镇遥关镇着关下的敌寇。”

雁谷之险,在场几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一旦遇到伏兵,可说是九死一生。而就算安全通过雁谷,正面与匈奴数万铁骑交锋,胜败之数也不过三四成。反观遥关这边虽然被抽调走两万精锐,仅剩一万人守城。但现在情况明了,关下匈奴营帐都是疑兵,兵力必然不多,也绝不会冒然攻城。所以分兵之后遥关虽然兵少,但却更加安全。

“黄口孺子,头一次上战场,如何带的了两万兵马。莫在言语,你给我守好遥关,就是大功一件。”

方权知道拗不过自己父亲,只得默然领命。

“事不宜迟,诸将速速回营整军待命,两个时辰后连夜出发。”

“将军,为何如此匆忙?连夜进兵,似乎于兵法不合。”司马朗替众将问出了心中疑惑。

“雁谷前后绵延近一百里,需要急行一夜才能通过。我军如果明日早间再进兵,必被北人斥候所察。那匈奴兵马就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在明晚之前堵住雁谷南边的谷口。到时我大军进退两难,形势危亦。”方起眉头锁的越发紧密,双目一刻不离的盯着地图上雁谷的位置。“连夜进兵,是凶险了些。但权衡利弊之下,只能孤注一试。”

众将听到方起对敌我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心下不禁叹服不已。同样是听闻汉阳被围的消息,大多数人惊愕的说不出话来。好一些的,刚勇如赵通立刻就要求带兵回援,缜密如方权会谋划一定的破敌方略,沉稳如司马朗直接建议退守安定。而唯有方起,在判断战场形势时兼顾了兵力、地势、补给、进军时间、敌军动向等多个方面,从而做出了可能是最有利于己方军队的战术选择。

自从方起被贬为车骑将军,镇守遥关以来,边关一直未遇战事。手下兵勇只知道方起年轻时的诸多显赫名声,谁也没真实瞧见过方起到底如何用兵布阵。虽然平日操练士卒、整顿军纪能稍微一窥风范,但终究不能领略当世名将的真正风采。直到今日危机时刻谈兵论策,众将才算开了眼界。众人心中均想,不愧为白袍韩信,果然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