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家面馆 下
作者:三郎姓李      更新:2019-08-24 07:17      字数:4324

正如小周所言,像他们这样的常客,一天两天不去李家面馆,却也没有什么感觉,倘若个把星期不去李家面馆,大家基本都会产生一个奇怪的现象:整天都会感到浑身不得劲儿,看哪都不顺眼,日里夜里,便连做梦都念兹在兹地想念那碗麻中带辣、酣畅淋漓的汤头,还有那咬一口分泌出浓浓老汤的豆腐泡,那令人唇齿留香的卤牛肉。

仿佛有什么东西拿着一个勾子在勾引着自己的神魂,向往着李家面馆,倘若再若不去尝那么一口的话,便觉得本来平淡无奇的生活更是缺少了一抹乐趣,缺少了一份光彩,殊为无聊,那些个缺少李家面馆的日子,口中早就没有了一点味道,寡淡出鸟了。

后来因为这个莫须有的大帽子“上瘾”,市面上便泛起许多乱七八糟的传言,一时甚嚣尘上。

红眼病的人,心怀不轨的人,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落井下石的人纷纷像***、***、***、王杰那样挺身站了出来,直指李家面馆,高擎也不知道从哪里搜罗出的一大堆“据信来源十分可靠”的消息,宣称李家面馆的那位老板娘良心大大的坏了,为了赚钱竟然在汤料包里放了鸦片壳子来提味,以致顾客沉迷其中,无力自拔,遗害无穷。

提起鸦片壳子,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那十几年间,江城一直盛传着一个时起时落的谣言,一度闹的满城风雨。

那个传言有鼻子有眼睛的说,本地绝大多数牛肉面馆老板一心钻到了钱眼儿里,挖空心思想到赚钱,为了吸引更多的回头客,枉顾食品安全,悍然往汤料包中加入了容易致人上瘾的鸦片壳。

这个谣言闹的十分厉害,以至于不少牛肉面馆深受其害,一时顾客大减,生意巨损,尤其那些越是红火的牛肉面馆,受到的打击越是沉重。

虽说鸦片壳属于中药,可人们都说,那玩意儿毕竟里面含有吗啡成分,嗑多了,效果和鸦片、海洛因差不离,一样会上瘾,一样无法戒断,最终前程尽毁,走上一条不归路。所谓一日吸毒,终生戒毒,非常厉害的。

《永不瞑目》里面的肖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那个男孩便是吸毒毁了自己的一切,最后唯有一死,才能洗刷身上的污浊。

李家面馆面对对众人的置疑,千夫所指,夷然不惧,仍是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儿,吊都不吊你,你爱吃不吃,人家连辟个谣的功夫都欠奉,只管每天尽心操持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就有许多顾客偏偏就喜欢李家面馆这一做派,见到李家面馆天天雷打不动,照样营业,舞照跳,马照跑。

即便食品稽查大队长率领一班人马亲临现场采样检查。人家依然面不改色,该干啥就干啥,一无慌张之色,心底无鬼天地宽,顾客们看到李家面馆这般派头,心下大定,然后一波一波的顾客开始回流,很快李家面馆重新又人潮涌动,扰攘喧嚣。

他们生意巨好,自然请的雇工也多。整个面馆里加上老板娘一共十二名员工,一个面馆能养活十二个人,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别家面馆雇佣三四个伙计就已经显得吃力,劳民伤财啦,他们竟然一豪气干云地聘用了十一员大将,专司倒黄酒倒豆浆的小伙计三人,收拾碗筷擦桌子洗碗的大娘子四人,收铁牌浇卤热面的大师傅三人,再加上跟在老板娘身边,专门卖可乐汽水各种饮料的小姑娘一人。

至于老板娘每天的任务则十分简单,只管收钱发铁牌。一时间十二个人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便将这个店面撑了起来,顾客再多,也不会出现一丝乱象。

这家面馆生意兴隆,几十年如一。

后来不少饮食行业的过江龙眼睁睁地看着这条街道围绕着李家面馆日渐庞大的人流量,不禁眼热,便纷纷将自己拿手的粥店、包子铺、馄饨摊开到了李家面馆四围。

渐渐随着时间的流逝,这条街道自然而然形成了一条各种精品早餐荟萃的早点一条街,一时间闻名遐迩,然后全城人都蜂拥而至,从而带动了整条街上的早餐店,所有的店面都受惠良多,这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因为生意好,也不知是哪一年开始,老板娘霸气地宣布,每个礼拜天,李家面馆关门歇业,休息一日,非常有个性,也非常牛比。

在袁野的记忆里,整个江城,这样有个性的面馆唯此一家,别无分号。以中国人勤劳苦干的尿性,许多老板开店做生意,恨不得连过年的那几天也算进去,不关门,就是不关门,生恐失了生意。所以中国人海外打拼,因为店面长年不休的原因,而饱受当地人的的诟病。

这位老板娘倒好,一句话,我累了,我要休息。便关门玩去了。

后来袁野辗转到处打工,蹉跎十多年,一事无成,机缘巧合地竟然跑到李家面馆打工,

老板娘那张大饼脸,还是那张大饼脸,好像十多年过去,岁月的风霜没有在她丑陋的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当年她开馆子时四十出手,如今近近六旬,仍然看着十分年轻,那个丑陋的模样依然那般丑陋。

都知道李家面馆生意好,但怎么个好法,袁野作为食客,一直雾里看花,不知就里,如今深入其中,才彻底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原来这家面馆真的是一具造钱机器。

李家面馆从开店之初保证两百斤面开始,一年上一个台阶直到六七年后,平均每天稳定在400斤面条上下,到了周六,还要多加100斤面。

不要问为什么,总之一斤湿面平均可以出六碗面条,这是行业内尽人皆知的秘密。这里不多表述。

照这个算法,李家面馆一天售出了至少2400碗面,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据袁野所知,本城许多生意不错的牛肉面馆一天卖面平均在150斤面左右,就要到宏法寺东门寺上香还愿了。老板娘居然能卖到四五百斤面条,委实令人称羡,这种赚钱的能力令人高山仰止!

袁野进入李家面馆打工时,当时的价格是,一碗豆腐面或海带面两块,一碗牛肉面牛杂面五块(当然细分起来,面条还要分大小碗,价格也有所区别),再加上黄酒、豆浆和饮料等等杂七杂八的杂钱,大致推算下来,一天李家面馆的流水便将近九千多,都到一万了。

什么小店的生意能赶上李家面馆,袁野长这么大,还真没见到过。这么牛比朝天的面馆太罕见了。

袁野在李家面馆干了一年半,干的十分辛苦,也干的十分激动,每天看到熙来攘往的人流,一个念头便在脑海中滋生,渐渐成形,终致久久不去,最后忍不住向老板娘提出,能否学一下面馆的手艺,以后自己也想出去开一家类似的面馆,没想到老板娘竟然很好说话,一口答应了。

在早以前听店里工人说过,有很多有心人也盯上了李家面馆,一心想过来拜师学艺,还有的提出做什么加盟店和连锁店,都被老板娘毫不客气地一口否绝掉,她当着店中所有人说过,自己从来没想过开什么连锁店、加盟店,也从来没有奢望过开什么连锁加盟店,在她看来,那些全都是他妈的扯蛋,她自家人知自家事,能力就这么大点,管理好眼前这家小店,雇佣十多个手下,便已经是她的管理极限了,再多,她怕自己会撑死。

所谓贪多嚼不烂,老板娘倒是一直清醒的很。

有人来学手艺的,她也一般都回了,婉拒的对方的好意,后来看见几个面善心诚的青年来学艺,她也不是不开化的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所以在她手下也教授了五六人出去。至于他们学成之后具体到哪里开店,便不得而知了。

后来袁野学成技艺,出来和妻子宁晓鸥开了一家面馆,照着李家面馆的规矩,取名袁家面馆,地点离李家面馆很远,不存在竞争关系,袁野这点心还是有的。

不过他发现自己做的牛肉面,无论怎么做,即使倾尽所有,使尽浑身解数,做出来的食物与李家面馆的面条相比,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那个味道上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

吃过李家面馆的顾客都说,他们的面条味道纯正,回味悠长,令人难以忘怀,吃过了李家面馆的面条后,再去吃别家的面馆就觉得提不起兴趣。

而袁野做出的面条就欠缺这关键的一点。味道是很好,就是没有那股悠长的回味。他思来想去,隐隐猜测老板娘肯定留了最后一手,没有教出去,老话不是常说么,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即便如此,袁野的面馆生意也是很兴隆的,毕竟师出名门,李家面馆的金字招牌可真不是吹的。

可惜红火不到两年,便碰上了地产恶霸,他们那一大片被市政府看中,要求征迁,说什么城中村改造,将那一片做生意的小老板尽数撵走。

袁野与宁晓鸥本来想着联合一些老板去市信访办争一争的。还未等有所行动,但见拆迁公司手所握各种武器,从天而降,夫妻俩不由相对悽惶,无奈闪退。

好不容易得来的幸福生活瞬间逝去。

他们不是没想过另起炉灶,再开一家面馆,奈何一个好码头,委实难觅。

好地段要么房租太贵,难以承受,要么地段不好,担心生意做不起来,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始终找不到合适的房源,蹉跎了几个月,最后实在没有办法,人不能坐吃山空呀,袁野从新踏上打工之路。

几年后竟然在广州的大街上意外碰到李家面馆的那面浇卤师傅,袁野打工时就知道他是老板娘的内侄儿,熟人相见,自然袁野做东,找了个地方吃了一顿。

洒足饭饱后,袁野将留存在心底多少年的疑问吐露了出来,问道:“叶师傅,我当年也是跟你们实打实学过手艺的,而且看你们也是倾囊相授,我也全力去学,出来后,我也开了一家面馆,可我怎么做牛肉面,也做不出你们的那个纯正的味儿,这是为什么?”

这个疑问存了很久很久,他一直藏在心头,今日不吐不快。

那位叶师傅迟疑了一会儿,问道:“你真以为老板娘会倾囊相授吗?”

“你的意思是说,老板娘当真的留了一手。”

“既然你现在也不做这一行当了,我也不怕告诉你,是汤料包的配方动了点手脚。”

“你们的配方和你们给我的配方不一样,有区别!”袁野恍然大悟道

叶师傅不以为然地反驳道:“小袁,你这话可说错了,我们老板娘可不是那么下作的人,她可不会做那些小肚鸡肠的事情,实话告诉你吧,汤料包的配方并没有错,你大可放心,配方还是那个配方。”

袁野听罢,一惑未解,一惑更生,问道:“既然汤料包的配方没有动过什么手脚,那我怎么死活就做不出你们老店的那个味儿呢?”

这里面肯定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叶师傅卖了个关子,端起酒杯,嘬了一口酒,道:“配方是没有错的,只是其中几味主要调料辣椒、花椒和姜的产地是有严格要求的,他们可不是市面上随意的调料都能调出那个正宗的味道。

比如说辣椒,我们李家面馆的辣椒一共采用了三个产地的辣椒,一个是四@川某地,那里辣椒的香味是出了名的,但有一个缺点,不够辣,第二个湖@南某地,当地辣椒却辛辣异常,反而香味不足,再有也是湖南某地的辣椒既香且辣,却又缺乏极致……”

经过叶师傅一番鞭辟入里的细致分析,袁野的大脑才霍然开朗,明白过来,原来配方中的几味主料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难怪自己当年怎么调配,怎么伺弄,都做不出老店那股纯正的味道。

也许是酒精作用,也许是袁野早已化身局外人,与叶师傅他们没有任何厉害冲突,所以叶师傅对他没有一丝防备,便竹筒倒豆子一五一十地将李家面馆的不传之秘全抖露出来了。

袁野一直觉得那个配方会有用到的那一天,没想到却是在另一个时空的某一天得以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