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个多月里,俞叶弘穿梭在燕都与青岛之间,时而是烟袋斜街“三绝堂”的堂主,时而是坝上碧霞宫护寺尊者,时而是崂山太清宫道观观主级道士和道教研究顾问。不管在哪里,他的职责都是指天画地、坐而论道,过得很是惬意。
在摆脱了红尘羁绊之后,俞叶弘逐渐进入了心静如水、神飞天外的达观境界,了然天地间的条条道理规则,洞悉尘世里的种种是非曲直。心态平和下来,他也更加善于与人沟通。自海无涯起,郭钰等人每每心念有偏颇、欲得,心境有迷茫、若失、心绪有飘忽、躁动等,或到三绝堂下盘围棋,或去碧霞宫念段经文,在俞叶弘要言不烦的点拨下,顿有跳出尘网、笑看人生的旷达感。如果时间允许,上崂山道观中住上几天,日观黄海波涛、夜赏东方明月,期间再与俞叶弘或煮茗清谈、或把酒畅谈、或对弈手谈,或默默相对而坐行无言之谈,更是灵魂犹如接受洗礼一般的清爽。俞叶弘惜墨如金却又字字玑珠,往往在一句话之间就能让人豁然开朗,走出思维的一线天或心灵的沼泽地。就像一个写不好作文、想象力贫乏,被课堂考试、家庭作业、老师批评、家长责备搞得烦躁不堪的孩子,突然穿越到了美仑美奂的奥兰多迪斯尼乐园,在“小世界”忘我嬉戏,在“海底两万里”乘坐特制的潜艇尽情观赏五光十色的海底植物和水族,在“未来世界”提前享受几十年后的高科技生活,在“世界陈列馆”游览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罗马的宫殿、京都的神社、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不仅眼界大开、灵感泉涌,而且整个心灵都得到了洗涤和减压。
十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正值俞叶弘受邀在崂山道观注释张三丰的《太极心经》之时,一个年轻女子和一个中年男子一路风尘来到了崂山顶上。
年轻女子是打扮成背包客模样上山来的。她用一根普通的红头绳把满头秀发扎成一个马尾辫,穿着一身玫红色的冲锋衣,一双天蓝色的登山鞋。身后一个鼓鼓囊囊的双肩包,胸前一副精巧的旅游望远镜。中年男子也是一身行装,神情之间透着几分好奇,不时地左右打量一下。显然他们是一路攀登上来的,站到道观门口时已经是午后的光景了,两人额头上也渗出了一层细汗。年轻女子先是抬头看看道观门头上“太清宫”三个篆字,然后也故意露出好奇的神态冲着门口的知客小道士问道:请问你们道观有个姓俞的观主级道士吗?
十五六岁的小道士用更加好奇的神态看着这个俊美的大姐姐,故作老成地说道:出家人不留本姓,一律以道号相称。本观有一名观主级道士,法号真宁子,不知客人有何见教?
女子禁不住笑了,叹道:哦!我忘了这个茬了,就是找他的。麻烦你引见一下,我们是从江都来的,我是郭钰,这位是詹洪峰老师。是海无涯先生介绍来的。
小道士拍拍手,高兴地说道:就是等你们呢,跟我来吧。
随着小道士走过青砖铺地的甬道,穿过古朴清幽的庭院,郭钰看到了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道长,身着灰布道袍,手执银丝拂尘,站在玉清大殿门槛内,一双眼睛注视着慢慢走近的客人。她强行按捺住心中的笑意,心中叹道:谁能想到眼前这个眼神如万丈深渊的道长,几个月前却是阴刻与冷漠、落魄与闲废的模样。紧随其后的詹洪峰也暗自思量道:无涯力主的崂山之行,就是为了让我见见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个子道士了,倒要看看他有多深的道行。
存了考校的念头,詹洪峰的脸上浮现出一种审视和矜持交织在一起的表情,脚下的步子也变得凝重起来。他越过郭钰,一步一步地走到道长的面前,然后慢慢抬起头来,嘴里虔诚地说道:道长识见高远、法力深湛,不才书生詹洪峰专为讨教而来。
俞叶弘不动声色,淡淡地说道:讨教二字不敢当。詹老师是无涯的朋友,郭钰女士更是我的老朋友了。二位且随我到静室小坐,有话慢慢说,不着急。
跟随着主人走到道观深处,在一间香樟树荫掩映的厢房坐下,詹洪峰四处打量,只见东墙是整面墙大的糊着青绿色薄窗纱的木质窗户,透过窗纱隐隐可见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海天尽头一抹粉红色的明霞。室内四壁砖墙,没有任何装饰,屋当中摆着一副枣柳木的八仙桌椅,一套青瓷茶具。他忍不住赞道:真是个修行悟道的好地方。谁说“天下名山僧多占”啊?
俞叶弘微微一笑,提起茶壶斟上碧绿碧绿的清茶,然后说道:坐下喝茶,然后说话。
两位客人依言坐下,端起茶碗轻饮一下,郭钰忍不住“哇”了一声,说道:好甜香的茶啊!极品龙井我也喝过几回,都没有这道茶的甘洌清香。
詹洪峰对郭钰的赞叹犹如不闻,一脸正经地说道:海先生虽未明言,但我揣度道长定可以解我心中之结。詹某端坐静候、洗耳恭听,就请道长不吝赐教吧。
俞叶弘仍是微微一笑,说道:客人远道而来,恐难免有微喘之累。俗语说“虚不受补、躁不受教”,还是先喝杯茶、看看风景再说话不迟。
郭钰好像是故意配合着詹洪峰说话,带上几分撒娇的样子说道:小女子和詹老师确是急于聆听道长点拨,但急非躁,躁亦非急。小女子心情迫切,想必詹老师也是心同此理。不过我们的心境却如一池秋水。道长但说无妨啊。
俞叶弘摇摇头,坚持说道:躁由急生、急必有躁,两位既来之则安之为好。更何况詹老师气度不凡,料是观景的悟性也奇高。还是听我的,先养养眼吧。
说完他起身走到窗前,用两根棍子支起那个整面墙大的窗户,刚才隐约可见的海天一线图变成了一副声情并茂的动感画面。海浪卷起的潮水宛如大团大团白云,又好像成群的白鸽结阵飞过。海涛发出殷殷的惊雷声,如有无数神兵天将乘风而至。极目尽处那一抹明霞也从刚才的粉红色变成了血红色,彷佛天边燃起了哪吒的三味真火,几朵漂浮不定的乌云则是真火散发出的青烟。
郭钰带着几分嬉笑的神情来到了窗前,詹洪峰也是不动声色地起身挪步,但两人不约而同地第一眼就被窗中的景色吸引住了,先是呆呆地看着、听着,然后是痴痴地看着、听着,不觉间就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眼中的明霞渐渐由血红变成殷红,乌云也变了形状,由游离的几朵变成了遮天蔽日的一道山墙。忽而一阵海风吹到脸上,郭钰和詹洪峰同时“咦”了一声,回过神来,才发现室内已经初见幽暗之色。扭身看去,只见俞叶弘坐在八仙桌旁,在幽暗之中犹如一座山岩雕刻成的石像。两人回到桌前坐下,郭钰反客为主地为俞叶弘倒上一碗茶,詹洪峰则是一脸肃穆地说道:海先生的识人之明和道长的度人之能,詹某都领教了。请道长原谅狂生初来时的轻慢之心。
俞叶弘似笑非笑地说道:道者度人,不如说其人自度。不管你悟不悟,道就在那里,一旦悟了就属于你了。
詹洪峰面露惭愧之色,说道:海先生一定是从詹某的言谈话语里和行事风格中看出了人为穿凿的痕迹,因此专为我设计了这样一次求道之旅。而道长的无言之教,让我真正明白了“道法自然”的至理。
俞叶弘一脸木然地说道:客人不必心存惭愧,无涯洞察人心的眼力天下无双。当时为了解我心中之结,他专门带我去了香格里拉一个叫云罗帐的小山村,什么都没说,只是陪着我参观了几栋富豪们分时度假的修行别墅,就帮我认识到了自己内心的纠结。那些富豪们有钱了,不缺钱了,就想提升境界,得道成仙。于是纷纷花钱购买云间小屋的使用权,每年去住上几天,吃上几天山野素食,在云遮雾绕之中念念有词一番。他们以为这样就是得道了,就有了仙风道骨,就能登临瑶池仙境了,其实不过是花拳绣腿的假道学罢了。由此反观自我,与这些惺惺作态的富豪们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无论在终南山上,还是在烟袋斜街,我都是欲罢不能、心有所挂,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洒脱,更谈不上什么解脱。
郭钰笑着说道:道长自责过苛,人终究是肉体凡胎,洒脱和解脱不仅需要觉悟,而且需要条件。我们不如海先生的不仅是觉悟的境界,还有创造条件的手段。
俞叶弘点头称是,然后看着沉默不语的詹洪峰问道:看詹老师和那时的俞某一样,似有心结难解。可否说来听听?
詹洪峰有些欲说还休地说道:我心中好像有几道戒河,怎么也跨不出去。不过反过来说,心有戒律就是心有遵循,就是有原则有节气。这难道也不对吗?
俞叶弘想了想说道:心中有戒无疑是对的。文明人与野蛮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常有敬畏,后者无所顾忌,不过无涯曾在一座古刹附近发掘出一篇奇文,据说是明代高僧所著,叫《雪山梦魔记》。其中有两句话振聋发聩,正是解詹老师心结的对症良药。
郭钰插话说道:《雪山梦魔记》我也听无涯复述过,确实是杜鹃泣血、字字珠玑。不过是哪两句话正对詹老师的心扉,我却一时察觉不出来啊。
詹洪峰也说道:请道长明示,詹某束发受教。
俞叶弘咧嘴笑了笑,说道:我们都是无涯的朋友,彼此之间不必如此客气拽文。说实话,我也不知他为什么让你上崂山来。不过既然来了,我们就随便聊聊吧,不存在请教受教这些的。
郭钰说道:正该这样,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好了。
看看随着郭钰的话语点头称是的詹洪峰,俞叶弘说道:我年轻的时候游历xc各大名寺,遍访黄红两派高僧,自以为于佛领悟到位、感触到位、通灵到位。曾写过《我寻佛》、《我问佛》、《我是佛》这三篇小文字。
郭钰说道:我听无涯提起过,说是直问天枢、真正好文。
俞叶弘摇摇头,说道:当时写出来是自视颇高的,自以为道出了佛之真谛、生之真味、人之真苦。斗转星移、物是人非,近二十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三篇小文字不过是小我、自我、执我对天道人心的一些粗浅感受,远没有达到大我、非我、无我的境界。
郭钰笑道:道长太过谦了,连无涯对这几篇大作都很推崇呢,还几次建议我认真研读。
俞叶弘沉思了一会儿,说道:当然,我亦不能妄自菲薄。当时虽然是初涉人世的年轻人,那几篇文字却是心灵感闻天籁之作。只不过是理解的有些浅薄、诠释的有失偏颇罢了。
郭钰起身走到窗前,眺望着云海波涛,高声吟诵道:我寻佛,何处有可皈依的真佛?佛说,寻佛就是寻找自我,一个想终此一生塑造的自我。我问佛,何处是人生的彼岸?佛说,就是你自己的灵魂,除了灵魂你无枝可依。我是佛,何处能有成佛的祥云?佛说,就在当下,只要你努力在做自己,尽力在活自己,竭力在乐自己。
詹洪峰眼睛里阴晴不定,一会儿似有所悟,一会儿迷离沉醉,一会儿又露出些许愧意。郭钰转身看看他,嘴角带出一丝笑意,然后冲着俞叶弘问道:听无涯说道长还写过一篇《全假全真》的文章,能不能也说给我们听听啊?
俞叶弘说道:在xc的大多数时候,我都是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吃穿只是为了让肉体能够存在,让灵魂有一个载体。三年后,我回到了老家渭南,在终南山上搭了一座简易的茅棚,与传说中的重阳宫遗址比邻而居,渴饮山泉、饥餐野果,守着一本《道德经》和一本《南华经》。还有三种版本的易经,即《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前面两种在中土已经失传,世人知之甚少,后世只有可怜的一点点零星记载。而我是在xc日格则扎什伦布寺,从游方到此的赞珠大法师手中承继了藏文的《连山易》、《归藏易》,又用了三年时间翻译成了汉文。无论严寒酷暑,我都是早念《道德经》、午诵《南华经》和《列子篇》、晚读《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一日不漏、从无间隔,这样一待就是十年。这样读下来悟下来,对道家学说也算是小有心得了。
郭钰问道:我和詹老师这趟崂山之旅,就是来求道的。道家学说的要义是什么呢?
俞叶弘不假思索地说道:道家认为,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可以因修而得,只要人们肯于认真修道,就能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所谓“神与道合,谓之得道”。得道之后,便会“与道同久,长生久视,成为神仙”。“我命在我不属天地”,精、气、神是人生命的三大要素,人之所以夭亡,是因为精耗、气竭、神衰。而人只要修道、宝精、爱气、全神,即可长生不老。
詹洪峰沉思不语,郭钰则是边听边点头,嘴里赞道:有道理。就算是不能长生不老、羽化成仙,长命百岁、颐养天年还是有可能的。
俞叶弘替客人斟了一道茶,才接着说道:第十年准备下山的时候,在一个满月之夜突然有所感悟,就写下了一篇悟道心得《全假全真》。这篇文章的微言大义是“道提精气神、全假亦全真”,讲的是如何才能以道修心、以心生精、以精养气、以气驭神。而这个过程就是随着诚意的加厚和修为的加深,由全假到半真半假最后终于达到全真的过程。
詹洪峰眨巴着眼,在心里体味着这些似曾相识的高论。郭钰则是追着问道:道长一手占卜绝技,就是来自三易吗?
俞叶弘点点头算作回答,接着说道:重回燕都后,我偶露绝技,为几个棋友算了几次卦,不料很快就在圈子里有了一点子名头,随即就是不少有钱有势的人慕名而来,卑辞厚礼,希望能得到我的指点。还有几个富商大贾数度光顾烟袋斜街,不惜出巨资要聘我为顾问,却都被我婉言谢绝了。
郭钰问道:先生以为,无涯与这些富商大贾有什么不同呢?
俞叶弘神色庄重地说道:当然不同,天壤之别、人神道殊。无涯贤弟带来的不仅仅是解决生存问题的金饭碗和解决尊严问题的紫袈裟,而且是拔我的肉体挣脱红尘羁绊的登云之梯,更是导我的灵魂回归人生本位的北斗之星。当时和后来,我不仅惊叹无涯怎么会有如此雄厚的财力和如此博大的胸襟,更感叹他怎么能知我如此之深,几个照面下来就大慰我心,让我如沐春风、如临春池。
半天没有说话的詹洪峰叹了口气,说道:海先生确实是善解人意、急人所急。这八个字听着普普通通,做起来却需要绝大的智慧、绝大的胸襟、绝大的毅力、绝大的担当。
郭钰转回话头说道:詹老师这“四个绝大”真是多一个字嫌啰嗦、少一个字有缺憾。不过我们说着说着拐大弯了,到底《雪山梦魔记》中的那两句话是什么呢?
俞叶弘看了看詹洪峰,说道:无涯所述的《雪山梦魔记》中说道,执非是愚,执是亦是愚。
詹洪峰楞了片刻,嘴半张了几下,最后还是没有吭声。俞叶弘对詹洪峰的神情犹如视而不见,也没有再说什么。郭钰却忽然被触动了回忆似的,自顾自地抢着道出了曾经听海无涯说过的一次游历。
那是前年海无涯去山南省nx县衙参观游览的一段见闻。名头甚大的县衙,在他眼中并无什么震撼,除了那几棵号称是元代就种下的古桂花树,其他种种都带有隐隐的糟粕气息。一座县衙,竟然有两百八十多间房子,竟然是几重深院、画栋雕梁。还有那些广为传颂的楹联,虽然以古代的价值观衡量,不失为自警自省、亲民爱民之意,但他更为这些楹联时至今日的登堂入室而悲叹。这些楹联喋喋不休的内容,从道的层面说,官与民之间孰主孰仆,依然是本末倒置;从术的层面看,仅有官员的自律不过是黎民苍生一种乞求他人恩赐的心态,仅靠官员自律的结果最终往往是管住了好人放纵了坏人,仅讲官员自律就难免导致形形色色的伪君子大行其道。
让海无涯深受触动的是一台表演。一座小小的院落,一座小小的戏台,四把乐器伴奏,一个身着红衣蓝裤的白发老人登台唱了一曲《山南梆子》关公拜寿。
据当时陪同游览的本地朋友介绍,红衣老人已经年逾八旬了。但此刻却是精神健硕、嗓音高亢。在这位老人的双眼中,没有成败荣辱,没有风云跌宕,没有名利得失,没有潮起潮落,有的只是唱戏的快乐,有的只是怡然的自乐,有的只是生命的享乐。
海无涯暗暗感慨:什么是世界?世界就是与你有关连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就是你所能拥有的那段时间和所能抵达的那个空间,就是那些在你的灵魂里留下印记和刻痕的过往烟云。惜乎许多人往往稳不住自己那一颗心,往往在不觉间让自己的世界无限扩展,于是就有了那些毫无价值的烦恼和痛苦。当然,对于少数精英人物而言,上苍如果赐予你超人的智慧,上苍也就一定赋予你超人的牵挂。但无论如何,不管怎样,都要打理好自己的小世界,都不要无限放大一己之力,都不可任意幻化自我能量。
海无涯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念头,在铸剑、磨剑、试剑、舞剑、评剑之后,还要有一个藏剑。在藏剑的岁月里,要回归到常人的生活中,要聚焦在方寸的尺度下,要细细品味一下人性、人道、人文,要慢慢品尝一下人生的酸甜苦辣咸。如果藏剑篇能够让众生稍微增加一些对人生的快乐感和安详感,也就不枉此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