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书院成立一个多月以来,摆脱了生活困顿和精神困扰的詹洪峰,犹如挣脱了奴隶人之手的汗血宝马,在知识和智慧的天空纵横捭阖、自由飞翔。他主持下的东海书院也有如一架心智的加速器,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海无涯团队骨干学习知识、整合知识和寻找智慧、启迪智慧的最佳去处。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不管有什么样的难题和困惑,詹洪峰都能用最短的时间内深入浅出地让客人开视野、受启发,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客人掌握最有用的知识信息和方法路径。在自然科学领域,东海书院也有能力及时提供发展最前沿的资讯,绝对不会让客人扛着问题而来、背着困惑而去。
海无涯介绍伍明墨来江都的信息上,有关身份的内容就是“朋友”两个字。最近已经有过几起这样的情况了,詹洪峰也不多问,一律以平等的礼数待之。此刻他一眼看不出伍明墨的来历,不文不武、似官非官,有几分书卷气更有几分世俗气,有一些端着架子的身份感又有点儿渡尽劫波的沧桑感。
这时的詹洪峰已然有了不少气闲神定的大师派头,心里对悄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更是感慨良多。从前虽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总是难以摆脱一种狂生的心态,面对有权人或有钱人总想要刻意表现出“我不在乎你”的样子。现在想来其实那是一种担心对方不在乎自己的敏感反应和以攻为守的防御策略,是不够自信和缺乏定力的体现。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学识没有完全变成学养,更没有变成修养。学识是学到的知识,学养是经过融会贯通变成了自己能够随心所欲运用的知识,而修养是学养在价值引领、智慧提升和性格校正、心理调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当晚詹洪峰做东,备了一桌虽不奢华、却很地道的本帮菜请伍明墨小酌了几杯,作陪的是东海书院的行政秘书。虽是初见,席间主宾却是相谈甚欢,毫无第一次见面的生疏和矜持。当然,他们两人心里都明白,这份一见如故氛围的制造者是虽然缺席却宛如在座的海无涯。
第二天上午9点,按约定双方在东海书院九楼詹洪峰宽敞明亮的书房中会面,正式进入了研讨交流的程序。伍明墨此行讨教的话题是“如何尽快掌握一个行业的基本知识——以海外古玩艺术品行业为例”。詹洪峰对这个话题也知之不多,但是他具有超强搜集资料、梳理要点和延伸想象的能力。给伍明墨倒上一杯太平猴魁,又找了几本《美国华人世界》、《世界古玩艺术品市场博览》之类的小册子让他先浏览着,然后詹洪峰就一头扎到网上,用了两个小时迅速整理出来一份三万多字的资料汇编,并且按照“西方人眼中的古玩和艺术品”、“中西方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差异”、“大陆古玩艺术品进入海外市场的渠道”、“海外古玩艺术品升值的几种方式”和“苏富比、佳士得等艺术品拍卖行探秘”等专题,做了初步的分类编辑。当天接下来的时间里,伍明墨伏案专心研读这些资料,詹洪峰时而与他就一些问题展开讨论,时而离开去处理一些事情,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晚上躺在床上,伍明墨在脑海里过了过电,发现竟然已经对世界古玩艺术品市场有了一个粗线条的了解。詹洪峰与他讨论的几个问题,也恰恰都是问到了节骨眼上。他心里钦佩之心大起,钦佩詹洪峰更钦佩海无涯。
接下来的两天,詹洪峰几乎什么也没干,专门与伍明墨一起认真讨论了这些资料,并且随着讨论的深入,不断调整和细化资料的专题分类,也不断丰富和优化资料的数量质量,然后随着占有资料的增加又不断提出新的问题。这个过程让伍明德的思维始终处在高度活跃状态,从一开始的被动接受资料到后来的主动选择资料,从专注古玩艺术品方面的资料到适当关注与古玩艺术品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审美价值、时尚风气、社会结构、恩格尔系数等相关背景情况,不知不觉间就实现了从单纯学习古玩艺术品知识到提高研究问题能力的升华。
第三天下午4点40分,伍明墨的专题研讨结束了。三天里他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从第一天的心怀友善到第二天的心生敬重,第三天甚至是心有崇拜了。合上最后一本资料后,他诚恳地对着詹洪峰说道:短短三天,詹老师教诲良多,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是学到了方法,既得“鱼”更得“渔”。时间虽然短暂,我已经是终身受益了。
詹洪峰先是轻轻地摆摆手以示谦虚,然后沉吟了片刻,说道:我看无涯让你来见我,是让我们双向受益啊。在你身上,我领略到了一种如云的心绪。这种心绪难能可贵,是涵养冒险精神和挑战精神的沃土,是发掘机会和把握机会的动力。我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心绪,没有那种对陌生环境的渴望和好奇,因而错过了许多发展的机会。现在想想,墙里开花墙外香,如果我不是一直在东海大学,如果我有面对陌生环境的兴趣和勇气,这些年的生存状况可能是会好很多的。推而广之,类似我这种情况的人不少。有些俊杰之才智慧胆略都不缺,缺的就是这种像云一样在飘来飘去中寻找乐趣、享受乐趣的心绪。
伍明墨说道:詹老师关于心绪的高论,是对我的点拨和鞭策。关于海先生的评价,却是精准之至。海先生识人入髓,又擅长在不经意间让人自己悟到不足和短板。如果说是双向受益,詹老师只是一念之间的感悟和升华而已,而我面临的是脱胎换骨、洗毛伐髓般的再造。到詹老师这里是海先生安排的第一课,此后我还要经历一个九十天的情景实践课程呢。
詹洪峰双眼放光,说道:九十天的情景实践课程?以我对无涯的了解,这九十天一定会有错配冬雷夏冰之奇景、倒转日月星辰之奇功。
伍明墨点头说道:我虽然和海先生相交时日尚短,但对先生经天纬地的玄机和鬼神莫测的手段已有初窥。这九十天的日子估计是刀山剑树的炼狱之旅,我现在是既惴惴不安又殷殷期待。
詹洪峰笑了笑,说道:明天就要离开了,这几天一直蜗居在书房一角,还没有参观一下书院呢。这会儿离晚餐还有些时间,我陪你转转如何?
伍明墨说道:好啊!我正有遍访灵山之意呢。
跟着詹洪峰走出小书房,乘电梯从九楼下到二楼,穿过铺装着深红色大理石的椭圆形过厅,来到两扇咖啡色的木质大门前。抬头看去,门楣上咖啡色的指示牌刻着“星云室”几个字。再回头望去,对面也有两扇一模一样的大门,门楣上依稀可见“寸心室”三个字。
詹洪峰推开“星云室”的大门,做了个“请”的手势,伍明墨点点头,却没有马上迈步,而是斟酌着说道:这个“星云室”是科技之室,而那个“寸心室”应该是人文之室。科技武装头脑,人文养护心灵。看来詹教授以为伍某的头脑还需要武装一下了。
詹洪峰笑着说道:无涯让你来书院小停几日,不过是一部华美交响乐的前奏而已。而我请你入星云室,是因为有另外一位朋友在里面,今天正好是他在书院的最后一天。相逢是缘,虽然无涯没有刻意安排,但我想他肯定希望你们能够结识一番的。
伍明墨有些好奇地问道:他也是三天前来的吗?
詹洪峰答道:书院成立的第三天他就来了,在这里已经待了一个月了。
伍明墨不禁“咦”了一声,但没再问什么,而是随着詹洪峰走进了“星云室”。这是一间八百平方米的大房间,层高足有五米多高,被一座座高至屋顶的柞木书架隔成十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中都有一张长条桌和几把沙发椅,每个长条桌上都有两台电脑、速印机和纸笔等。另有几台可以移动的伸缩扶梯,专门用于取书架上端的书籍,既安全又便捷。
跟着詹洪峰来到靠里面的一个单元,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正在专心打印着什么东西。听到脚步声,年轻人抬起头来,露出欢喜的神情叫道:詹老师来了?正好我的结业报告也打印出来了。
詹洪峰走到桌前,回头冲着伍明墨介绍道:这位是杜乾明,也是无涯介绍来做专题研究的。
杜乾明身高一米八多,两只眼睛黑亮黑亮的。听到詹洪峰说到“专题研究”四个字时,他急忙弓了一下腰,谦虚地说道:我是来学习的,可不敢当专题研究这个说法啊。
说话间三人坐了下来,不待詹洪峰和伍明墨开口,杜乾明就主动向说起了这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一个月前来到东海书院星云图书室,他规规矩矩地当了个整理图书的小时工,每天工作四个小时,负责把读者散放乱搁的图书按类归架。这份工作薪酬不高,每小时二十元。但有一个附带的回报,就是詹洪峰每天安排一个小时陪他读书。读书的主题是确定的,具体的书籍可由詹洪峰推荐,也可由杜乾明自选。
他们的读书活动是围绕着“世界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前景”这个主题展开的,时间跨度是未来二十年,分项话题是以下三个:
一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未来突破的可预测方向与路径。比如从硬件领域而言,计算速度的持续提高,储存容量的持续扩大,体积重量的持续缩小,物理形态的持续多元,等等。比如从软件领域而言,创意与编码之间的无障碍转换,呈现出“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的状况。
二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突破与社会形态重塑的实现形式。比如智能化社会的出现,无时无处不在的计算机和网络成为社会运转的基础平台,也成为人人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依托,由此带来了社会形态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变化。
三是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突破与人文理念的互动融合。比如在智能社会的生存条件下,人的价值观念从渐变到骤变、从裂变到聚变、从被动滞后的变到主动引领的变。
詹洪峰引导读书的方式别具一格,确定了所读书籍后,头四十分钟两人各自伏案阅读,后二十分钟各自谈读书体会。每人十分钟,杜乾明在先,詹洪峰随后。头几天的四十分钟里,杜乾明最多看十页,詹洪峰至少能看一百页。各自十分钟谈体会时,杜乾明就事论事地说上几条,詹洪峰则是高屋建瓴、提纲挈领,旁征博引、触类旁通,可谓探骊得珠、字字珠玑。五天后,杜乾明的读书速度提高到每四十分钟二十页,并且能适当归纳要义、偶尔谈出精义。十天后,变成了每四十分钟二十五页,谈读后感时也初步有了挥洒自如的状态。二十天后,提高到三十五页,并且隐然具有了观其大略、述其纲要的能力。二十五天后,詹洪峰不再谈读后感,而是改为在杜乾明谈完后提出问题。提的问题有的杜乾明有所思考,能够回答一二,而有的问题显然超出了他的感知范围和理解框架,让他或有所醒悟、或陷入沉思,有时更是一头雾水。一头雾水的时候,杜乾明往往有点儿沮丧。詹洪峰看在眼里,就专门把握了一个合适的机会,给他讲解了一番“一头雾水”的妙处。
那天是在讨论计算机与互联网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时,詹洪峰提了个问题,叫做“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需求的差异”,杜乾明一时被问住了,脸上不自觉地带出了迷茫、焦躁和泄气兼而有之的神情。詹洪峰笑了笑说道:你不必有沮丧的情绪。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究真知真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感觉自己无知无助的过程。没有这种感觉,就是没有求知欲的体现,也是没有学进去的体现。学习的动力不能是功利性的,功利性驱使下的学习只能产生匠人而不可能产生大师。学习的不竭动力只能是求知欲,也就是那种“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心念和“一览众山小”的追求。所以,一头雾水是求知欲催生出来的焦躁,焦躁生热而后有雾水。试想一个榆木疙瘩般的脑壳,面对再多的不解和困惑也不会心生焦躁,也不会有一头雾水打湿脑壳的状况。由此看来,你应该为时时有一头雾水的感觉而欣喜、而自得才对。
杜乾明先是专注地听着,待詹洪峰话音一落又兴奋地说道:詹老师一席话,真是让愚生茅塞顿开,期间蕴含的思维路径和哲学意境更是足以让愚生终生受益了。不过愚生贪心不足,还是想请教一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对计算机与网络产品需求的差异究竟何在?
詹洪峰不假思索地说道:一言以蔽之,生产者追求的是经济性和规模性,消费者追求的是舒适性和便捷性。两者的结合就是产品创新的发展趋势。
杜乾明禁不住大声喝道:太精辟了!
听完杜乾明讲述一个月专题学习的经历,伍明墨心中越发惊叹不已。看来海无涯是因材器使,詹洪峰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人禀赋经历的不同情况和未来发展的不同定位,制定不同的学习研讨计划。
这天正好是伍明墨和杜乾明在东海书院的最后一天晚上,杜乾明早有谋划,提前在附近一家淮扬酒楼定了餐位,打算恭恭敬敬地请詹洪峰吃个饭,顺便也请伍明墨作陪,算是谢师宴。詹洪峰颇有兴致,伍明墨随遇而安,爽快地答应了杜乾明的邀请,三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喝了几杯。酒酣脸热之后,杜乾明低眉顺眼地站了起来,冲着詹洪峰和伍明墨说道:我能借此机会表达一下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吗?同时也概要汇报一下受教一个月的主要收获。
詹洪峰微笑不语,伍明墨却出声鼓励道:快请讲吧,让我也分享一下你的收获。
杜乾明诚恳地说道:在詹老师的耳提面命、悉心指导下,短短一个月里,愚生心智大开,原以为自己善学习、善读书、善思考、善运用,其实不过是七月夏虫、井底之蛙而已。
詹洪峰几杯酒下肚,也有几分兴奋。他饶有兴致地问道:具体说说,看有哪几方面的收获,就当是个小结吧。让名墨也指点一二。
杜乾明抖擞精神,一气呵成地说道:具体而言,是真正有了“三知”的收获,知读书,知大势、知短板。
伍明墨举杯自饮,击掌赞道:只言片语、龙头已显。
杜乾明微微点头表达谢意,接着说道:这三十天里,愚生方知读书要读大字书、活字书、无字书。所谓大字书,就是要善于理大纲、观大略、知大意,厚厚一本书,寥寥几句话。所谓活字书,就是要善于把几本书组合在一起,有时读a书的收获可能在b书上,有时理解b书的秘钥可能在c书上。所谓无字书,就是要善于从书中读到引申出来的意思,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为了引发思考。
这次连詹洪峰都流露出了“孺子可教”的神情,杜乾明受到鼓励,越发意气飞扬,抑扬顿挫地说道:这三十天里,愚生系统梳理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势,认清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形态的解构与建构,明晓了从技术到市场的可能路径,尤其是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中引入“人文”的概念,不注重人文,不围绕人的精神需求,不考虑人伦的承受底线,任何技术都可能走向歧途,都会因缺失持久、健康的生命力而中道夭折。
詹洪峰插话说道:刚才我已经和名墨交流过了,无涯用人行事皆有深意,尤擅一石二鸟乃至一石多鸟。遣你来我处搬书读书,也是一石二鸟。让我二人相向而坐读书,又是一石二鸟。搬书看似简单劳动,其实亦是开拓视野、尽知天下书的过程。有时一个书名、一个封面就有振聋发聩之效。三十天来,你受益匪浅,我也收获颇丰。从你的言谈话语里,我确实感受和感染到一种绵绵不绝的心力,一种心平气和涵养出的激情和坚韧。
杜乾明急忙说道:詹老师提到心力二字,也正是愚生的短板所在。这三十天里,愚生在静心读书中找到了自身的短板,感受到了内心的的浮躁,明白了“心力”不是“定力”,愚生虽然心力尚可,但定力较差,一口井挖不到底,半途而废的多。愚生何能?得遇三位高士。先有俞叶弘先生指点迷津,后遇海无涯先生把脉问诊,再有詹洪峰老师使针用药。愚生原以为自己是大鹏鸟,其实不过是个草头鹰。
伍明墨也插话问道:刚才詹老师说了我的心绪,这会儿又谈到杜贤弟的心力。可否详解一番,让我也受受启发。
詹洪峰说道:乾明的心力表现在心态的平稳上,无大喜或大悲,看似缺少激情,其实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坚持,是一种最可持续的坚持。老子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三分钟的热气甚或热一阵冷一阵,都是成不了事的。至于他自己剖析的“虽然心力尚可,但定力较差”,倒也是事实。这种状况导致了过于追求新奇、变化,过于注重新招、鲜招,不免流于折腾、易被误导,不免经常半途而废、经常改弦易辙。话说回来,这些表现也是年轻人的一种常态,对于体验社会和人心也是不无裨益的。
伍明墨问道:这是詹老师三十天观察的结果吗?
詹洪峰微微一笑,说道:应该说是通过三十天观察印证的结果,因为在乾明来书院时,无涯就已经给出这个判断了。
伍明墨脱口问道:关于我的判断,海先生提前给出的是什么呢?
詹洪峰沉吟片刻,说道:如云的心绪,遭遇体制的牢笼,这些年看似春风得意,实则郁郁寡欢。郁郁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寡欢的不是肉体,而是灵魂。如此说来,倒不是以为体制内就不可以有精神、有灵魂,而是因为明墨大哥骨子里的文艺青年禀赋,这种禀赋与体制规范的契合度太低,磨损度太高,一低一高,郁郁寡欢就在所难免了。
伍明墨眼睛睁得老大,说道:海先生说我是文艺青年?恐怕有些张冠李戴之嫌了吧?
詹洪峰盯着伍明墨,反问道:你在大学时代写过一篇题为《要想走进文学名著的殿堂,就必须拥有“三颗心”》的文章,现在还能记得一些吧?
伍明墨嘴张了几张,最后终是什么也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