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颠倒乾坤的九十天
作者:大西洋马哈鱼      更新:2019-09-17 06:59      字数:8073

经过二十个小时黑夜白昼混淆的旅途,伍明墨乘坐的国航四六五六次航班终于在hsd特区杜勒斯国际机场降落了。

飞机轮子“咯噔”一下着地的刹那间,伍明墨的心里也“咯噔”了一下,暗道:我这是真的要开始新生活了,一会儿我就要以伍仟毫的身份进入美国了,从今往后就是一个全新的人和一种全新的人生了。

虽然五千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已经提前打到了美国运通银行的专户上,虽然一个精干的专业律师和会计师团队在等着他的到来,虽然在国内经过了颠倒乾坤般的心理重塑和知识重构,但毕竟是开启了一段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异国文化的空间,要面对一些完全陌生的人和事,他心里还是难免有些忐忑。同时一股子压抑不住的兴奋从丹田深处冉冉升起,让他整个人都洋溢着激情、充满了活力。

解开安全带,舒展了一下有些困乏的双腿,伍明墨细细品味着此刻复杂的心情。他想:这股子兴奋劲大该就是无涯先生说的心绪吧?心绪是非常重要的,但又很容易被人忽视。有些人心念、心境、心智都不差,就是心绪稍稍呆板了些。心绪是什么?心绪就是适应崭新环境的能力,是心境能否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到位。比如,对陌生环境的渴望或者恐惧,两种心绪都会极大地影响人的现实选择和未来状况。有的人心念坚忍、心境平和、心智过人,但就是因为缺乏这种对陌生环境的渴望,从而失去了许多机会。有的人把这些归结为在生活态度上是否喜欢挑战,其实是不准确的,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心绪在起作用,是喜欢像风一样飘泊无定还是喜欢像树一样扎根一地。

回想过去的生活经历,伍明墨承认自己确实是一个始终对陌生环境充满渴望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身具浪漫情怀的人。报考大学志愿时,他专门选择了与家乡虽然山水相连却也文化相异的山南省,大学毕业后又主动放弃了回家乡工作的机会,来到了举目无亲的丘都市。他觉得一个熟悉的环境让人懒惰、使人懈怠、令人厌倦,窒息人的拼搏精神和创造能力。什么是温室?熟悉的环境就是天然的温室。什么是温水煮青蛙?在熟悉的环境里按部就班就是温水煮青蛙。因为熟悉的环境就是熟视无睹的环境,那山、那水、那人、那狗,都是看了多少年的样子。在这样的环境里,不需要睁大眼睛去辨别方向,不需要竖起汗毛去提防陷阱,不需要鼓起勇气去扬名立万,不需要开动脑筋去解开困局。熟悉让迟钝和麻木一天天走近,熟悉让冲动和激情一天天远离。后来慢慢入了官场的节奏,在庞大官僚机器的运行中,他也越来越像一个没有自主意志的机器零件,该干什么、能干什么,都是程序设定好的。现在想来,他近几年的深度郁闷很大程度上来自这种少有变化、少有刺激的生活方式。

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去做一个古玩艺术品商人。在河都瓦舍听到海无涯说出这句话时,伍明墨表面上神色不变,心却一下子被射中了。他不仅惊讶于这个方案的异想天开,更是惊叹于海无涯的入木三分,一眼就把他看到了骨子里。这个方案是对他先天禀赋的最大挖掘和最强激发,也是他受困于物质条件而从来不敢去想的。

很少有人知道,伍明墨出生于一个古董商人的世家。岭西省是全国地下文物第一、地上文物第二的省份,近代以来商业兴旺、商贾发达,淘古董、卖古董、买古董和收藏古董的人都不少,形成了一个闭合的产业链。他老祖爷爷曾在晋都最著名的古董街上开过一家叫“笔架斋”的铺子,专营古砚台、笔筒、笔架等生意。后来几经岁月变迁、风雨侵袭,家族的这个行当和鉴古手艺都失传了,但是口口相传的一点儿意识却代代延续了下来。也许是一种心理暗示,在大学时代伍明墨就总觉得自己很有艺术鉴赏力。当然,玩古董无从谈起,玩文艺却是现成的、时尚的。

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伍明墨在校报上发表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做《要想走进文学名著的殿堂,就必须拥有“三颗心”》。在这篇不过几百字的短文中,他写道:

要想真正走进文学名著的殿堂,就必须是找到了自己的灵魂,镂刻出自己的灵魂。换句话说,就必须是用自己的灵魂与文学名著交流和沟通。具体而言,就是要拥有以下“三颗心”。

第一颗心是慈悲之心。这里说的慈悲之心,不是通常理解的尊老爱幼、扶危助困、乐善好施等等,这些当然是值得鼓励和赞许的善意善行,但这些还都是形而下的东西,还没有上升到形而上的层级。这里说的慈悲之心,是对人生的慈悲,是对红尘万象一切存在的悲悯和悲叹。没有这样一颗心,是无法与文学名著中的人物产生心理共鸣和情感共振的。没有这样一颗慈悲之心,我们就无法理解《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戈蒂耶,无法感受《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无法认同《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第二颗心是灵动之心。这里说的灵动之心,不是智商有多高,不是心眼有多活等等,这些能够证明一个人有智慧,但不能说明一个人有灵性。这里说的灵动之心,是对人生精神境界的希冀和向往,是对人生精神世界的感悟和痴迷。没有这样一颗心,是难以在文学名著中找到那种“更上一层楼”和“独钓寒江雪”的绝妙感触的。没有这样一颗心,我们就难以品味狄更斯《大卫·科珀菲尔》的隽永气息,难以领略杰克·伦敦《雪虎》的独特视角,难以融入《老人与海》的孤寂镜像。

第三颗心是求知之心。这里说的求知之心,不是出于功利目的的凿壁偷光,不是怀着成功念想的悬梁刺股,这些体现的是一个人在物质世界里的艰辛前行,但不是一个人在精神世界中的砥砺攀登。这里说的求知之心,是对生活真相的执着探求,是对眼界胸襟的无限拓展。没有这样一颗心,我们就不会对乔万尼奥里《斯巴达克斯》的罗马时代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不会在屠格涅夫《前夜》《父与子》中走入沙皇的帝国,就不会通过西奥多·德莱赛《嘉莉妹妹》《珍尼姑娘》去发现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社会。

近二十年的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伍明墨早就忘掉了这篇短文。那天晚上在杜乾明的谢师宴上,当詹洪峰忽然提到这篇文章时,伍明墨简直有一种沉睡的灵魂被唤醒的震撼。后来听着詹洪峰一字一句地把这篇文章背诵出来,他眼前更是犹如“洞天石扉、訇然中开”,看到了一个遗忘多年的自我。当天夜里,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这篇文章,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问自己,你真的是个具有文艺青年禀赋的迷途羔羊吗?默念了不知道多少遍,追问了不知道多少次,最后不得不承认,海无涯对他的判断是对的、准的、深的。

结束了东海书院三天的专题学习后,伍明墨只身来到了燕都,按照海无涯的安排开始了一段为他量身打造的训练,进入了一个让他浴火重生的精神炼狱。

在燕都北四环外西三旗一个不起眼的小巷里,有一栋同样不起眼的灰色五层小楼。许多人都知道潘家园是燕都最著名的真假古玩集散市场,但却只有真正的古玩艺术品收藏大家和交易大家才知道,这个俗称“小灰楼”的地方是大陆最专业、最高端的古玩艺术品品鉴交易市场,圈子内的人都称其为“小灰楼”。有个资深古玩鉴赏家说过,潘家园是人人都能找到、人人都会进去,川流不息、恍如闹市,但却是看热闹的多、花小钱的多。“小灰楼”是很少有人能找到、很少有人会进去,冷冷清清、犹如废墟,但找到“小灰楼”的人都是有备而来的,一般都是怀揣千金的大买主,虽然经常是门可罗雀,每月的交易量却远非潘家园可比。

伍明墨在“小灰楼”待了整整九十天,在外部环境超强导引和内心深处主动调适的双重作用下,完成了一次再造的过程,从内到外换了一个人。当然,他自己更愿意认为这是一次迷途知返的觉悟,一次探究本来的回归。在这次觉悟和回归中,他从一个官员的思维和心理转换成了一个商人的理念和心态,从多年官场磨砺养成的规范严谨做派恢复成了天生性格固有的大开大合风格。

在“小灰楼”的训练课程分为九个步骤,正好每十天一个步骤。这九个步骤里,伍明墨要靠自己挣的钱来填饱肚子,而且无论上一个步骤赚了多少钱,都只能带四十元进入下一个步骤。海无涯还把丑话说到了前头,假如伍明墨不堪忍受、中途反悔,之前所做的一切承诺就全部作废。

海无涯给这个训练课程起的名字,叫做“九九归一”,同时每一个步骤也各有一个形象直观的名字。

第一个步骤叫做“体面扫地”。这个步骤里,伍明墨在一个专营古木器生意的店铺做了一名学徒。学徒的身份是货真价实的,没有任何人清楚他从哪里来,从前曾经干过什么,只知道他叫老伍,是个身无分文、穷困潦倒的中年“燕漂”,要靠每天的五十元工资养活自己。因此,也没有人对他客气,该让他干什么绝不迁就,该给他脸色也绝不姑息。每天早上6点30分他就得来到店铺,打开门,打扫好卫生,用电水壶烧好水,然后左右开弓攥着两块鹿皮抹布,仔仔细细地把店铺里摆放的一堂明代黄花梨木客厅八件套擦拭一遍,擦到可以照出人影来。这个店铺专做明清两代黄花梨木的家具,平日里就摆这一套,卖完再补货,是所谓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式的经营模式。客人不多,但每天总有那么几起。有的是晃一头就走了,有的是欣赏一下但并不认真还价,也有的会坐下来,喝着伍明墨端上的清茶,和掌柜的有板有眼地讨论一番。掌柜的并不教伍明墨什么,想学到东西就全凭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去捕捉一切有用的信息,比如客人和掌柜的讨论时所说的话。伍明墨最不习惯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视而不见和随意指使,从掌柜的到大伙计二伙计等人,平日里只当没有他这个人,从来不主动和他说话,甚至正眼瞧他一下的时候都很少。但指使他干什么时也是一点儿都没商量,张口就是“老伍,倒杯茶来”,“老伍,把窗户打开”,等等。其次比较难耐的是长时间的沉默,店里的几个人都是闷葫芦,没有客人上门的时候,互相之间几乎没话说,彼此看到都和没看到一样,当然也没人和他说话,更没人听他说话。一开始他也试图凑着和别人聊几句,但大家都是一副无话可说的姿态对待他,一天从早到晚,他几乎没有机会说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的十天下来,伍明墨官场多年培养起来的尊严感和说话欲就被摧残得所剩无几了。好在每天五十元钱是固定的,一日三餐早上豆浆油饼、中午面条饺子、晚上稀饭包子,还是有保证的。

第二个步骤叫做“斤斤计较”。从古木器店出来,伍明墨转到一家杂件店当售货员。这家店与上一家是冰火两重天,卖的都是一些小物件、小把件,生意模式是天天都得开张,全凭聚沙成塔之功效才能有盈利。上门的顾客也比较杂,有行家来淘宝的,有初学者来练眼的,还有自己喜欢来撞货的,每天都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家的掌柜给伍明墨开的条件是计件工资,专门负责卖一堆成色不等的玉镯、玉佩、玉佛、玉观音以及玉质的十二生肖等。每一件器物都有一个底价,底价之上的收入店铺与他五五开分成,赚多赚少全看他自己讨价还价的本领。第一天伍明墨只按照底价卖出了三件玉器,一分钱没赚。因为多年的官员生涯,让他早就淡忘了什么叫讨价还价。头三天里,他不愿意让别人看轻自己,也不耐烦为了几百块钱磨半天嘴皮子,更不会先喊出天价、然后再像要吐血一般一点一滴地往下降。他也做不出来在说得斩钉截铁“非多少钱不卖”之后,又放下身段喊住转身离去的对方主动把价降下来。结果这三天分毫未赚,一日三餐他只能尽量从简,恨不得把仅有的四十元钱以毛为单位来花。第三天晚上,他吃了两笼杭州包子、一碗清汤混沌,然后身无分文地躺下睡觉,又身无分文地起床去上班。多少年来没有这种感觉了,当官的时候也经常身无分文,但那时身后总是秘书司机等人跟着,想买什么动动嘴就行了,不需要自己掏钱。甚至有时候连嘴都不用动,眼风稍微扫一下,就有人会意主动掏钱了。此刻他体会到了久已遗忘的生存压力,深切地感受到了肉体的生存是第一要务,生存是所有硬道理中最硬的一个道理,是比铁还硬比钢还坚的道理。第四天起,他咬着牙从头学起,慢慢地学会了根据对不同客人的不同判断,脸上挂上热情、冷淡、漠视甚至不屑等各种不同的表情,嘴里喊出自己听着都过分的价格,然后察言观色地一步一步往下降。渐渐地他也能做到三番两次地出尔反尔,追到店门口拉住客人的袖子表示可以按客人刚喊的价格成交。这十天里,他最大的收获就是脸皮简直急剧增厚,矜持几乎荡然无存。

第三个步骤叫“虚张声势”。这次是一家专门经营高仿名家字画的店铺,堂堂正正、童叟无欺,店名就有“高仿”两个字。卖出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如何,全凭对高仿作品与原作真品之间相似度的渲染和推介。在这里掌柜的与伍明墨之间是包干责任制,分给了他十幅高仿作品,同时给了他一本画册,是对十幅原作真品的介绍。这十幅高仿作品全是一口价,卖一幅提成五百元,卖不出去就一分钱也没有。这就需要卖家懂专业有底气,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把假的说得比真的还好,凭一知半解说出博大精深。当然,这十幅作品也是精选出来的,能够代表不同的朝代和流派,如元代倪瓒的淡墨山水画,明代王冕的水墨荷花以及现代张大千的虾、徐悲鸿的马和当代吴冠中的江南山水、黄胄的毛驴、王秀的牡丹等等。几天下来,伍明墨首先是知识大增,对中国的字画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种实战中学来的知识记得特别牢,真正是自己随时能够拿来举一反三使用的知识。其次是推销能力大长,彻底抛弃了多年来说话字斟句酌、模棱两可的官场毛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极尽渲染、声情并茂,字字有用、句句不空。

第四个步骤叫“能屈能伸”。这家店做的是青铜器生意,虽然心存赤诚,但青铜器年代久远,文字记载稀少,真假之间缺乏旁证,是真是假、孰难确认。因此,不乏有些买了货的顾客二次上门,带着所谓的专家鉴定要求退货等。甚至有个别豪客干脆带着几个壮汉或混混助威,进门后或是黑着脸一声不吭,或是撸起袖子露出胳膊上刺的青龙纹身,大有一副黑社会砸场子的劲头。而商家讲究的是和气生财,顾客有疑虑仍当笑脸相迎、耐心周旋,但底线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接受退货。好话可以说尽,笑脸可以陪尽,牢骚可以听尽,难堪可以受尽,但是货不可以轻易收进。基于这种特殊状况,在这个店里有个专门的职位,叫做“返头客接待员”,专门接待来退货的客人。第四个十天里,伍明墨就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这次他倒是适应得很快。因为当孙子和装孙子形近实远,当孙子他不行,装孙子他在行,近二十年的官场经历中,出于职责所在装孙子的时候不在少数。在顶头上司面前要装孙子,在上级机关来检查的小官僚面前要装孙子,在来头很大的商人面前要装孙子,在敲诈勒索的小报记者面要前装孙子,后来在缠访闹访的老百姓面前也得装孙子。总之,除了在卫隗胜这样的部下和上门求着自己办事的人面前是大爷,在其他人面前都是孙子。不过这十天下来,他装孙子的本领进一步提高了。在官场装孙子,可以无为而治,多数时候做出一副诚恳谦恭的笑容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但是在要退货的客人面前,不仅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且要以万变应万变。要在让客人消气的前提下,说服他们相信手里的东西是真货,至少是物有所值。伍明墨每天废寝忘食,恶补青铜器的知识,并且很快学会了如何洞悉客人的底牌。多数都是将信将疑,想通过退货印证一下,讨个心安。也有的是通过无理取闹想沾点儿便宜,如要求赠送一件价值几万元的礼品之类的。到了后来两天,他已经很善于分类施治了。

第五个步骤叫“愿赌服输”。这个步骤是个赌石头的店铺,伍明墨的职责是旁观押宝,在买卖双方就价格达成一致后,在“有宝”或者“无宝”中做出一个选择,选对了买卖双方各奖励他成交价格百分之二的现金,选错了他要赔付买卖双方各百分之一的现金。这是赌石行业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游戏,为的是冲淡一下开石的瞬间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氛,因此买卖双方都欢迎一些押宝者的加入。伍明墨带着海无涯提供的五十万元现金,参与了八次押宝。其中五次押错了,输了三十八万,三次押对了,赢了十五万。盈亏相抵输了二十三万。钱倒是不算太多,但因为是个利益攸关的参与者,观摩赌石的过程就有了那种心悬一线、心惊胆战的感觉。在过去的职场生涯中,伍明墨也有过不少类似下注的抉择,有时候无论怎么分析研判也是一本糊涂账,最后只能凭感觉做出最后的决定。但那时毕竟是公事,毕竟背后有一个强大组织在支撑着。这次不一样,这次除了五十万元什么支撑也没有。十天结束时,伍明墨进一步领会到了什么是赌徒的心态,也进一步明白了什么叫“愿赌服输”。

第六个步骤叫“清贫自守”。这个步骤的十天里,伍明墨是在一家石碑店里度过的。石碑是古玩行当里的偏门加冷门,真喜欢的人不多,真懂的人更少。买家少,看家更少,真正的买家都是事先约好再来。因此,这家店铺是“小灰楼”几十家店铺里最冷清的一家。掌柜的干脆也不常来,而是雇了个看店的小工,勉强支撑个门面。伍明墨这次就是当了十天小工,每天五十元。这个店铺在顶楼最西头,几块残缺不全的石碑孤零零地杵在一间空荡荡的房间里,十天里几乎没有一个人上门光顾。因此,伍明墨整整十天几乎没有跟人说过话,这份冷清和寂寞的滋味也是他多少年没有品尝过的。

从第七个步骤开始的后三十天里,伍明墨结束了逼真环境下的心理体验阶段,进入了无具体角色的旁观学习过程。

第七个步骤叫“抱残守缺”,地点是在一家装裱店里。说是装裱店,其实是个修复店,字画、木器、青铜、瓷器、玉器等,从装裱到补缺和淬色,各方高手应有尽有、一应而足。十天过去,伍名墨见识了古董行当修旧如新的各种手段。

第八个步骤叫“一鸣惊人”,是在“小灰楼”二楼大厅的拍卖行里。这个拍卖行只卖小灰楼店铺提供的物品,拍的都是真品中的珍品。并且每件物品拍卖前都会有三名专家对其进行鉴定和品点,鉴定其真伪、评点其优劣。伍明墨如饥似渴,囫囵吞枣,很是学到了不少东西,更是领略了拍卖场的惊心动魄。

第九个步骤叫“表里如一”,这次是在一楼大厅的高仿复制店里。这家高仿复制店是应客人的要求,仿制客人在“小灰楼”买下的真品,以满足客人把真品收藏起来、用赝品装点门面的需求。这家店铺有书画、瓷器、小件木器和青铜器等方面的能工巧匠,还有擅长做旧的高手,做出来的东西原汁原味、几可乱真。每天生意很好,客人络绎不绝。伍明墨在这里算是开够了眼界,知道了什么叫做“以假乱真”,什么叫做“真假难辨”。

九十天过去了,伍名墨犹如参加了一期鉴宝的高端培训班。“小灰楼”这个地方,处处是宝、时时见宝,一面白灰墙壁上可能挂着明代文征明的书法和齐白石、傅抱石的绘画,一个杂木几案上可能摆放着商周青铜器、唐代金银器和三彩陶,一个普通的窗台上可能是中国石雕和古印度石雕,一张玻璃茶几上可能随意摆放着宋元名瓷和明清官窑瓷,一间昏暗的屋顶下可能挂着十八世纪的紫檀宫灯。九十天的耳濡目染、所见所闻,让博闻强记的伍明墨眼界大开、见识大涨,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

九十天后告别“小灰楼”的时候,伍明墨从内到外变了个人。他足足瘦了十斤,脸上有意无意端着的“国字脸”不见了,嘴里自觉不自觉带出的“嗯哼哈”官腔消失了,走路时四平八稳的方步也变成了正常人的节奏。他习惯了凭着两条腿或搭乘公交车、地铁到处走,学会了在没头苍蝇的电动车群中抢道过马路,迷恋上了就着地摊上的烤羊肉串、烤板筋喝扎啤,喜欢上了想爆粗口就爆、想干什么就干,不用拿捏得像个台上演员那样的囧态。

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心理上。第九十天的傍晚走出“小灰楼”的那一刻,他简直有一种恍若隔世、再世为人的感觉,有一种历经几世几劫、沧海化为桑田的感触。他想起曾经看到的一句话,叫做“体制内似深井、体制外如江湖”。在体制内的深井里,只要小心翼翼就能过一种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日子,但人却要学会憋屈地活着,玩的是拳打斗牛之地的寸拳。而在体制外的江湖上,风雨疾了、风险大了,但是天地也宽了。通过海无涯悉心安排的训练课程,他算是爬出深井了,原来渗透在血液里的优势心态、官场思维、体制语言都成了遥远的过去。他能够像一个普通人生活了,而且他开始学会像一个商人思考问题了,尤其是像一个古董商人那样,充满了对奇石异宝、古旧器物等的特殊敏感和高昂兴趣。他发现基因遗传真是个伟大而又神奇的东西,三百多年前的高祖曾是一个靠贩卖古董起家的成功商人,后来转行做票号,成为一个富得流油的土财主。据家谱所记,高祖从事古董行当不过十年光景,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鉴宝秘诀,此后家族中也再无人涉猎这个行当。谁成想十多代人过去了,他发现自己仍然对古董生意有一种深埋在血液里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