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一年她学会相思以后,每每中秋之夜,她都会望月兴叹、辗转难眠。只是,不知道她思念的那个他,是否也会在偶尔得闲时,想起那场风花雪月的邂逅,想起那个月下谈心的女孩儿呢?
大概是不会的吧,渐渐出落成婷婷少女的妍华怅然的想。毕竟,他们不过萍水相逢,而彼时的他早已有了家室。甚至,他的妻子清河崔氏的大小姐她亦见过,是一个极其温婉贤惠的女子,且她早已有耳闻他们夫妻二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实乃贵族姻亲中的模范佳偶。既得如此良配,他的心里哪里还会有她的位置,妍华无奈苦笑,第无数次逼迫自己从妄念中清醒过来,却又在挣扎中沉沦得更深。
一晃过去五年,曾经那个少不更事的青涩少女被时光修剪成了落落大方的绝代佳人,曾经那个雄心勃勃的追梦青年被岁月磨砺为了名噪一时的铁血大将。只是,那段不为人知的美好记忆,也逐渐被光阴埋藏,埋藏在他们心底最隐秘又最柔软的的角落,直到蠢蠢欲动的匈奴骑兵终于挥军南下了。
这一场始料未及的倾国战争,是全体楚国人挥之不去的噩梦,也开启了妍华养尊处优的人生中最惨痛的成长洗礼。却说那时,先帝以及所有的楚国贵族,都还沉浸在太平盛世的虚妄假象中,自以为天|朝大国无人能及,区区匈奴不足为患。而这就直接导致了在接下来的几场战争过后,楚国军队被击得溃不成军,凉州全境迅速沦陷,雍州腹地亦岌岌可危矣。
为此,先帝急得一病不起,很快便不省人事,龙驭归天了。随后,太子殿下临危登基,改元睦章,三省六部立即着手出台征战相关事宜。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最终指定的元帅人选会是她的父王——睿王杨诺。
其实,妍华知道这一定是父王自愿请缨的结果,否则作为一个身份尊贵却无显赫军功在身的亲王,皇帝又怎会想到派他去战场指挥呢?但...正如远方的那个人一样,父王他也有一腔矢志报国的男儿热血吧,妍华如是作想。
由着之前惨痛的教训,没过多久大军便集结完毕,出征的黄道吉日业已悄然来临。同样也就是在那一日,妍华和母妃默然矗立在高高的城楼上,静静地目送一身戎装、英姿飒爽的父王,在无数百姓的希冀祈祷下,带领他身后连绵不绝的千军万马,踌躇满志的离开是长安。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母妃那死死攒住衣袖的拳头,自始至终从未舒展开过的眉头,以及强忍住却始终在眼眶里打转的热泪。话说,这副活生生的“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场景,若是现在的妍华看到一定能够感同身受,但对于当时的妍华来说,多的却是疑惑不解。
因为,在当时的她看来,大楚军队在她父王的英明领导下,一定能够不负众望的将匈奴人杀个落花流水,然后在成功夺回凉州失地后将他们赶出关外,并最终像戏台上的大英雄一样凯旋而归。呵...只可惜这小女孩幻想中的英雄场景真的只存在于幻想中,待到现实终于来临时,妍华才知道无知无畏的幻想有多么可笑。
妍华清楚的记得那日正好是父王离开后的第两百天,母妃正巧带着自己去皇太后宫里给她请安,顺便聊聊为她选婿之事。是时,母妃堪堪习惯了父王没在她身边的生活,心情难得大好的同太后姨母一起逗趣她,将她的小脸羞了个通红不说,还扭捏娇憨的做出小女儿态来。而见此,母妃和太后更是开怀大笑,整个太后宫里的氛围都因着她们愉悦的心情而变得十分轻松,可...也让随之而来的惊天噩耗显得格外的不真实。
“皇叔半个月前已战死沙场,还请皇婶节哀。”前来告知她们噩耗的是皇帝陛下本人。母妃一听,当场就失魂落魄的昏死过去,而她...她大概是还未从方才愉快的氛围中转换过来,故而佯装生气的问姨母和皇上这是哪里传来的“假消息”,然后在他们难以言说的神情中明白了一切。
半个月后,当她们母女俩已经将泪水流干之时,睿王杨诺的尸首终于被运送回了长安,并且在棺椁抵达睿王府的当场,皇帝陛下便亲下谕旨,要以国礼厚葬。然则事已至此,再盛大的葬礼,再崇高的礼遇又有何用?那个视她如宝、爱她逾命的父王再也回不来了。妍华缓缓闭上双眼,一股难以言喻的凄凉绝望涌上心头,但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仅仅只是开始。
一个月后,风风光光的国葬终于落下帷幕,可前方的战事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只是这回,全权领兵之人已不再是她的父王,而是她一直存放在心底的那个人,现已承袭魏国公爵位的独孤世家嫡长子——独孤判。
听说,他是父王临死前亲自举荐的,且在他的有力指挥下,大楚虽然没有立即反败为胜,但也止住了排山倒海的接连溃败,并大有就势反攻的大好势态。除此之外,他的原配夫人崔氏于一个月前一命呜呼。因此,他又再一次成为了名门闺秀热议的话题。
不过,此时的妍华已无力再去理会这些闲杂琐事,因为在父王入葬后的一天,母妃狠心地撇下了她,只身走入他们相遇的湖底,去阴曹地府和父王团聚了。至此,她杨妍华彻底成了无父无母、孑然一身的孤女,整日都恍恍惚惚、以泪洗面,半点花季少女的气色也无。而皇太后姨母见她如此,生怕她会步父母后尘,于是立即派人将她接至宫里寸步不离的看着她。
其实这又何必?她是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下去打扰父王母妃的,妍华清醒的对自己说,盖因这么多天下来,每当回想起父王母妃恩爱甜蜜的点点滴滴时,她便也渐渐释怀了母妃的决绝之举。甚至,时常会在午夜梦回时,忆起他们夫妻俩“生死两相随”的承诺。
或许,她该为母妃感到高兴的吧,妍华心痛地想,脑海里莫名浮现出父王母妃微笑着在水中相遇的场景,顿时明白母妃的选择这样决绝而凄美,继而将这份理解慢慢炼化成期待,在期待中渐渐执着,直至...此生万劫不复。
时间来到三年后的睦章四年。经过大楚军民的顽强抵抗,无数将士的壮烈牺牲,以及不得不加上的上天庇佑和皇帝英明,为期三年的匈奴之战终于以大楚的全面胜利宣告结束,举国上下皆是一片热烈欢腾。
另外,作为这场战争居功至伟之人,魏国公独孤判除被赏赐良田万顷、珍宝无数外,更是被加封为大楚有史以来第一位异姓王——鼎北王。不过,更让万千少女激动的是,这位名满天下、相貌堂堂的新晋王爷丧偶两年,急待续娶一位宜室宜家、德才兼备的新王妃。
虽说鼎北王此次续娶的是填房,宗法上远不及原配贵重,且原配夫人崔氏已生有两位嫡子。但新夫人只要一进门就是王妃之尊,地位上远远超出原配夫人不说,还没有传宗接代的压力。是以,大楚各世家皆是蠢蠢欲动,带着女儿挖空了心思的往鼎北王府钻,惟愿自家女儿能够先得独孤老夫人首肯,继而顺势将鼎北王拿下。
然而,让各位世家小姐意想不到的是,独孤老夫人不知出于何意,居然马上就放出话来表示,只要身家清白、儿子满意,她这里并不会对此事进行任何干涉。于是,全天下的适龄女孩儿及他们的父母们全都沸腾了。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但凡家中有适龄女儿的人家通通采取行动,或在军队回长安的沿途中,便将自家女儿打扮得花枝招展前去夹道欢迎,意图抢占先机。或携女前往长安走亲访友,只盼着能找到与王府相关的点点门路,从而加大自家女儿获得王爷垂青的筹码。就这样,一时之间,鼎北王娶妻竟成了大楚的全民活动,不仅比之皇帝选秀也毫不逊色,还在无意间促成了无数对歪打正着的锦绣良缘,将战争胜利后的喜乐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
不过,即使喜庆如斯,亦感染不到重孝在身的妍华,此时的她正身着雪白孝服,独自跪于父母双亲的灵位前诚心祷告,心里却端地是一片凄怆。也许,在鼎北王的如斯盛名下,先前那位为国捐躯的睿王殿下会被世人尽皆遗忘吧。妍华凄凉的想,继而在忆起今日乃是大军凯旋回长安的日子后,更是悲从中来不可断绝,直到某个奴仆的声音骤然在堂外响起:“启禀郡主,王府门口不知怎的,突然被一队军士给包围了!”
什么?!闻得此言的妍华大惊失色,起身之后也顾不上什么礼仪姿态,便一个劲的往王府门口冲,边冲还边纳闷自己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怎么就摊上了这等“祸事”?不过,当门口那个人突然映入她的眼帘时,她满脑子的疑虑便立即随之云消雾散了。
“郡主”许久不见的独孤判对着妍华温润一礼,令她惊讶之余尤恐身在梦中。没想到这么多年未见,他一点变化也没有,还是那么玉树临风,那么成熟稳重。反观自己,这几年吃斋念佛的守孝下来,容颜便日益憔悴了。妍华自惭形愧的想,同时对独孤判还以一礼,并向他祝贺道:“妍华重孝在身不宜出门,故只能在此祝贺王爷凯旋归来了。”
话毕,妍华再次对着独孤判福了福身,礼数周全后才出口相问:“听说宫中今夜会设下盛宴为王爷接风洗尘,却不知王爷此时光临寒舍所为何事?”妍华的语气充满了疑问,显然不明白这位炙手可热的新晋王爷为何会在此吉日前来她这里沾染晦气。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第一眼见到他时,她的心里还是有几分高兴的。
那厢,独孤判没有立即回答,反而目不转睛的看着眼前的绝色少女,恍惚间仿佛回到了五年前他离开长安的那一日,心下顿时一阵旖旎。没错,就是这个眼神,这双眼睛,这个人,五年来一直徘徊在他的心里梦里,只是不知这么多年过去,她是否还记得曾经的点点滴滴?
独孤判的眼神愈加温柔,瞧得妍华的神色逐渐陷入窘迫,方稳住心神说出此行的目的:“匈奴之战伊始时,幸有睿王殿下这等忠臣良将浴血奋战,方使我大楚能获得今日之胜利。故而判今日希望能够亲自到睿王爷灵前祭拜,以告慰他在天之灵,还望郡主成全。”
说到正事,独孤判的眼神立即变得诚挚,完美的掩盖了他方才的心猿意马,所以妍华也不好再将他拒之门外,只得亲自为他引路至父母的灵位前,看着他恭敬的祭拜。
说实话,在那一瞬间,妍华的心思是十分复杂的。一方面,她对他的行为感到十分感动,并极其欣慰除自己以外,这个世上还有其他人记挂着她的父王。可另一方面,她却觉得自己极其不孝,居然会在守孝期间,对一个偶然来访的男子,产生某种别样的情思...而就是在这种朦朦胧胧的情思中,各怀心事的两人在祭拜完亡灵之后并肩离去,相顾无言,任由这难得的机会在指缝中流逝,也不敢捅破那层薄如蝉翼的纱橱,直至快返回至王府门口时...
“当年明月,判从未曾忘记过。”似有若无的声音缓缓从独孤判口中吐出,妍华蓦然回首,灿然一笑,仿若多年前那动人的一幕。只是这一回,他们离得那样近,近到他们都误以为可以就这样直到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