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打胜了。
万历看着白纸黑字的捷报,上面有押着戚继光的帅印,知道消息属实。歼敌近六万,阵斩长昂董狐狸等敌酋,这样的战果开国以来少有,可以媲美开国徐常等元勋了。要知道明代中期以来,对付蒙古就是败多胜少,能够斩首十数级就是大胜,斩首超过千级就可以封侯了,这一次歼敌近六万,战果之巨大,连万历都没有料到。以戚继光的谨慎,这个数字的水分不大,无论六万人是生力军还是老弱,都会极大的削弱察哈尔的实力,甚至让它一蹶不振。
“恭喜皇上,贺喜皇上。”李谪凡立即说道,以一个军人的直觉,他看到了此次大捷的意义。之前,他曾和万历讨论过平定蒙古的策略,商讨过戚继光取胜后的后续步骤,商量过统治蒙古长治久安的法子。现在,机会来了。“皇上,歼灭蒙古人六万,赫赫武功,必将威震蒙古诸部。朝廷正可以趁此机会,恩威并用,将蒙古诸部控制在掌中。”
“以何策为先?”万历问道。
李谪凡不无得意的说道:“臣记得陛下说过,若首战得胜,当先恢复大宁东胜开平等卫所,作为进击蒙古的前方基地。”
万历是说过这样的话。基于对征伐蒙古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考虑,在长城外取得一些据点,一来遏制蒙古人南下的势头,二来作为进攻的基地,是一种稳妥的计划。
“不过,现在戚继光大帅取得了如此的战果,斩杀察哈尔六万人,足以让其它的部落心惊胆颤。臣以为朝廷可加快步伐,利用这以威势,逼降蒙古诸部。”
万历微笑,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子,不过急切了些。固然可以趁此机会,利用土默特三娘子﹑把汉拿吉﹑**喇嘛的号召力,招降一批蒙古部落,但并不能保证这些部落诚心归顺,也不能保证朝廷对蒙古的有效控制。例如兀良哈三卫,明初畏于朝廷的强大而归降,但不久就反叛如故了。这一次戚继光对察哈尔的打击固然巨大,但似乎还没有到能杜绝蒙古人野心的地步。要做到那一步,第一需要打破蒙古人对骑兵的信赖,二要消灭察哈尔的大汗,消灭蒙古人精神上的共主。
安歧揣摩万历心思,说道:“陛下,对付蒙古鞑子还得恩威并用,蒙古人四分五裂,我朝正好趁此机会将其逐个吞并驯服,使既畏惧大明又感激大明,不敢背叛也不愿意背叛。锦衣卫蒙古和西域两司有消息称:俄国人已经派遣哥萨克人前来征服西伯利亚,我朝也要早作准备,驯服蒙古鞑子做我天朝进军大漠的马前卒!”
这最后一句话,说到了万历的心坎上。蒙古不足畏,俄国才是真正的大敌,不出意外,大明与俄国将为北方的领土纠缠许久。而夹在中间的蒙古人自然会成为两方拉拢的对象,因此,对付蒙古除了要强大的武力,还必须有灵活的手腕羁縻。“言之有理,要驯服蒙古成为大明的忠犬,守卫北疆。”
“陛下,驯服蒙古为朝廷所用虽是上策,但是蒙古鞑子桀骜凶猛,恐难以驯化啊。而且如今朝廷也无余力再行征伐之事。”陈于陛不无担心的说道,归根到底,还是两个字“缺钱”。不要说征伐,就是这一次赏赐功臣的银钱户部恐怕都要费一翻心思才能凑齐。
万历是当家人,也知道其中的苦处,乃对安歧说道:“朕对卿所望甚高啊。”
安歧道:“臣当努力,不负陛下所望。”
“辛苦了。”万历道。有些活是吃力不讨好的,有些活是有贡献没荣誉的。
安歧愣了一下,道:“为国效力,此臣之素愿,个人名节,何足计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安歧虽没读过书,这个道理还是明白的。”
李谪凡和陈于陛闻言都很意外,一翻话让他们对安歧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鼓荡着他们的心潮。陈于陛立马想起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李谪凡已经附掌赞叹道:“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好男儿的话。”
万历微笑,问道:“又仙,既然赞赏这八个字,想必也是同志。戚继光和察哈尔这一仗打下来,毙敌虽多,自身的伤亡想必也不少,而且朝廷的军费和粮草也难以长久支持大军北伐。朕准备撤回大军,禁卫军回京师,四镇兵马归镇修养。”
“陛下,如此就可能前功尽弃了。”李谪凡急道。
万历道:“自然不会全部撤回,仍然会在归化城驻扎一部分人马,待朝廷财政宽裕了,大宁卫也势必恢复。”打仗,筑城都是费钱的事,不是空口说白话就能办成的。“至于归化驻军的将领,就是又仙你了。”
陈于陛安歧二人闻言都暗自羡慕。
“谢陛下。”李谪凡喜道,早先他就想随戚继光北征,现在能统帅归化驻军,职权大了许多,行事也将方便许多。
“你先别高兴得太早,朕只能给你一万人马,多了也养不起。粮草军饷也只能尽量保证。”万历道,“至于你得职责嘛,就是继续分化打击蒙古人,相机而动,拉拢对大明友善的部落,消灭那些顽固不化的。当然了,主要的对象还是察哈尔的明图安汗,从戚继光的战报上来看,这人大概逃掉了。一定要消灭他,别给他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谪凡一笑,“臣明白。”赶尽杀原是他的拿手好戏,自然不会不用在明图安身上。
“另外就是**喇嘛了,先前龙青枫与他有约定,既出此言,便当遵守。你到归化后,告诉**,如愿入京师便请入京师,如愿留在归化也可。”黄教在喇嘛教中的定位,近似基督教之于天主教,是新兴的改革派,已经成了气候。与其强力压制,不如扶持它,羁縻它,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会抛弃其它教派。
李谪凡想了想,道:“臣什么时候动身。”
万历转过头,不去看他,道:“明天一早。”又补充道:“今晚朕会拟订给戚继光张臣以及土默特蒙古首领的圣旨,你也一并带去。”
“臣遵旨。”
“元忠?”
陈于陛道:“臣在。”
“明日你将此捷报拿到张先生灵前焚化了吧,先生一生期望大明强盛,见此捷报,想必也会欢喜的。”
“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