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朝堂党争
作者:宝宝包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56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请记住小说网的网址).

“安国侯进京了。”

“杨善平去世之后,舞阳军团主要将领尽数借故离开蓟县,吴青峰称病谢绝访客,结果是去京城杨府千里吊唁。”

“灵堂之上他吐血晕倒,被手下人护送着连夜离开京师,片刻也没有耽搁,由于一行人动作太快,所以我们没能在路上加以拦截。”

尽管杨家特地嘱咐那些下人要缄口不言,但是吴青峰深夜过府拜祭这件事,还是很快成了京城里寻常百姓最热衷谈论的话题之一,相关的情况报告也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呈报到神州各处许多大人物的案头。其实世上的事大多如此,你越想掩盖什么,大家还就越喜欢往深里去猜想,希望能弄个水落石出。这位小侯爷自从率军离开舞阳开赴北地以来,虽然也是一直遵照着官场惯例,哪怕远在幽冀,每年对各位公卿权贵的年敬、冰封、贺礼、特产也从没间断,但是除了对和他一起出身与舞阳的将领比较亲热外,从没有传说与哪个府邸过往甚密,至于和杨家的交情就更是泛泛。可就是为了这一点泛泛的交情,他就肯冒着被朝廷怪罪的风险擅离驻地,如果不是天性良善,那么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现在一代权相已然去世,不仅杨家人在为争夺他曾经拥有过的权力大吵大闹,一直慑于杨善平大人威望的官宦集团也做好了和那些大权独揽的外戚们重新一争高下的准备,京师里的各种利益集团都企图通过这场变局来壮大自己。所以这天的早朝就显得比杨大人还在世的时候热闹多了。朝议刚刚开始,小皇帝的龙椅还没捂热,对安国侯吴青峰的弹劾就开始了。

说的客气的会说“安国侯前几日私离驻地,虽说是为了祭拜老相爷的灵柩,情有可原,但着实有违我朝法度,若不加以惩处,恐有损圣上在朝野上下,被交口称赞的一代明主形象。

“屁话。”虽说对吴青峰没有什么好感,可人家毕竟千里奔波,祭拜的又是自己的父亲,杨玉桐很自然地就把这些人的责难看作了是对杨家权势的挑战。“亏了你们还真说的出口,圣上今年不过十岁,连各州郡的名字都分辩不清,又哪里来得什么一代明主的光辉形象。”他在心里暗骂道。

有那死抱律法的:“按我朝律法第九卷第一百四十六行第三字所写开始,吴青峰此举轻则可视为擅离职守,要免去官爵;重则可归为谋逆之嫌,有意无视朝廷法度,怜其祖辈功劳,可速派专使前往幽州,赐他自裁。”不仅照搬条目,还引经据典加以阐释,如某位先帝在世之时,谁谁谁擅离职守,被判以车裂之刑,又有谁谁谁当年犯有和安国侯同样错误,结果被斩首示众。言下之意,准许那位小侯爷自寻短见已经是圣恩浩荡了,并且那位小侯爷肯定也是心有同感,会很自觉的梳洗干净,引颈待屠。

“疯话。”虽说并没有如愿以偿的将自己的父亲推上家族族长之位,杨青柏也不愿有人仅仅因为前来拜祭自己刚刚去世的大伯,就被拉出去砍了,这样一来,杨家颜面何存。再说,那吴青峰一只手握着如狼似虎的舞阳军,另一只手牢牢把持着幽冀两州的军政大权,还想命他自杀,万一逼急了他率兵易帜,不被他杀了就算不错了,这些人还真不是一般地迂腐。

也有那指桑骂槐的:“圣上,朝中最忌权臣勾结边将,这安国侯为何能够轻易放下他的两州军政大事,冒着被叱责的危险赶回京城,又专捡深夜祭拜,其中必有隐情。其实朝中早就有人私下结党营私,为我朝千秋大业考虑,请圣上还是早做提防为上策。”说完,还冷眼扫视了一下朝堂之上的杨家众人。

“蠢话。”这杨善华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见识,可也毕竟在这大殿内混过了十几年的光阴,钩心斗角的事情那是见得太多了。“没错,当圣上的最忌讳的就是这文武官员内外勾结,可你们这猪脑子也不想想,这当今的太后是哪个府门里嫁出去的,这当朝圣上跟我们杨家可是血脉至亲,我勾结那个安国侯干什么?造自己家的反,还是为了引狼入室?妈的,比我都笨。就是想借机试探一下我们杨家的实力还剩几分,也不要用这么愚蠢简单的方法啊。”

这弹劾吴青峰的官员不少,力保甚至建议朝廷予以褒奖的官员就更多。这件事已经不是一个晚辈祭拜长辈那么简单了,它关系到杨家的脸面,保不住吴青峰,以后朝议上再发生意见分歧就会更加被动,搞不好这次弹劾就是针对杨家来的,是想借族长仙逝之机,清除杨家的势力,重新划定权柄。有了这种念头,杨门一党立时对那位他们一直鄙夷的粗陋军汉大加吹捧起来,要说杨善平大人在世的时候,杨家力荐某人的集体行动也是屡见不鲜,但那些人都是杨门一党,今天却要为一个确实和自己一族没有什么深情厚意的小子如此卖力,倒也是首次。

其实皇帝年幼,本来就做不了什么主,以前就全赖宰相一力承担。现在这能镇的住局面的人已经故去了,形势就渐渐有点失去控制了,看着底下的群臣争论不休,一直认为早朝很闷、很枯燥的皇帝本人倒是开心极了,坐在那龙椅上偷笑个不停。虽然此次发难之前,朝廷里的其余利益集团早就在暗地里详加谋划,准备借这次拜祭事件为机,重挫一下朝中杨家的势力,好为以后争权夺利打下基础。可毕竟杨善平在世之时经营多年,杨家人一反应过来,居然立刻斗成了个旗鼓相当的局面。如果细算起来,杨家还稍占了一点上风。双方都心有不甘,都想彻底击败对手,所以今天的早朝时间就特别地漫长。

后宫里的太后左等右盼,就是不见皇帝按例前来叩安,还以为又发生了什么大事,便专门派了自己身边的亲近宦官前去询问。等弄明白事情的缘由,太后不高兴了,她毕竟是娘家姓杨,去世的宰相大人又是她的亲生父亲。噢,有人感念我父亲的恩德,强撑着重病之躯,千里祭拜,居然还被说成是大逆罪人。这还得了,这明显是看我父亲去世,在欺负我们这孤儿寡母。那个吴青峰自己当年也是听人说过的,常年患病,还不顾生死亲率一军击退了东胡人的入侵,他总领幽冀军政大小事务以来,除了不太买朝廷派去的那些地方官员的帐,政事治理方面还是非常出色的,不仅交给内库的税款是逐年递增,各种来自遥远异国的稀奇玩艺儿也是隔三差五就献到宫里来。听说他也是个有今天没明天的苦命人,而且年少时就父母双亡,境况比起自己这个先死了丈夫又死了父亲的女子还要糟糕,那些大臣们也就有点专拣老实人欺负的能耐,东胡人打过来得时候,也没见他们谁要战死沙场,为国分忧,现在倒是处处把朝廷的律令和法度挂在嘴边。行,那我就让你们明白明白这天下究竟是谁说了算数。这常年呆在深宫里的女人一旦钻进牛角尖里面去了,可是什么道理都不讲的。大臣们还没评出个是非曲直,太后的懿旨已经给这件事情盖棺定论了。

结果出人意料,吴青峰不但无过,反而是大大的忠贞之臣,顺理成章地被描绘成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当世英杰。朝廷现在虽然没有先帝在世时的广袤江山,府库里的金银财物也不多,但不是还有爵位吗?这东西拿出去卖都卖了不少,用来赏赐有功之臣那还不是名正言顺。他们吴家原来不是世袭的安国公吗?那就让他再晋爵一级好了,恢复安国公的爵位,再在京师里挑那因罪被朝廷抄没的官员府邸赏给他一座。根本不用宫里费什么气力,这吴青峰还不得感激涕淋。处理完这件事以后,太后越发感觉自己有老父遗风,开始不断干预朝政,太后的懿旨也一道道的拟发起来。

当朝廷里争论不休的时候,这件事情的主角,也是最大的受益人正在匆匆赶回幽州的路上。他的身体不好、久离边关恐会生变都是原因,当然,还有一门御赐的新婚正在等着他去扮演重要的角色。真累啊,清醒过来正准备梳洗一下的吴青峰看着水盆中自己的倒影,竟然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的头上也悄悄长出了几根白发。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