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关易帜一事传回抚顺,抚顺城内哗然,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是平头小百姓,他们或多或少地听说了六堡和抚顺关内发生的事,杀贪官分田地这种事是小百姓们最喜闻乐见的,他们巴不得上皇带军杀入抚顺城,也抚顺也变天;愁的自然是抚顺城内的文官武将,抚顺关的沦陷对他们而言无异晴天霹雳,因为抚顺已经门户大开,上皇的兵锋随时都可能直指抚顺城下。 抚顺城内虽有上万驻军,但是在这种风雨飘摇人心思变的局势下,他们不敢保证守得住。
面对如此困局,抚顺巡抚——王之梅跳脚,一面急奏朝廷请求最高指示,一面移文沈阳铁岭等临近边镇要求发兵驰援。只不过,沈阳铁岭等镇的镇守可不傻,他们才不会派兵来趟这趟浑水,毕竟这是皇帝与上皇之间的兄弟争位,不管谁赢谁输,到头来倒霉的都是重在参与者,如果没有得到明确的圣旨指示,他们只会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精神来看热闹。
这下可苦了王巡抚了,这些天他可谓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整天提心吊胆晚上睡觉都不敢合眼,生怕重蹈抚顺关的覆辙。为了清查混入抚顺城的奸细,他还连同副总兵张顺义一道发布了戒严令,数十支城防队来回巡查人口,不过巡了几天,连个奸细也没找到,倒是错捉了不少良民,引来更多的民愤。
七月十日,探亲团日夜兼程,急赶慢赶终于赶回到了京城,带回真上皇在六堡的准信,当然,上皇不肯“荣归”这事没敢提。孙太后和钱皇后等人听了此消息,都欢喜得不得了,只有景泰帝与众亲信大臣个个苦逼着张脸,像死了亲爹一般。
既然上皇还活着,那就没招了,想办法把人弄回来吧。景泰帝发扬勤俭执家的精神,朱笔一挥,下旨让阁臣们指派两个礼部郞中,带上一顶四抬小轿,把丢人现眼的“好哥哥”抬回来。
圣旨下到内阁,很快就收到首辅陈循的封驳:礼仪太简,不可行。
景泰帝收到封驳,更加恼火,朱笔一挥:“朕已尊其为太上皇,尊荣已盛隆,何来礼议太简一说。”
圣旨下到内阁,内阁这一次没有封驳,不过又送来了一封加急文书,自然是抚顺巡抚派人送来的,直陈上皇私结兵力,不但占有六堡还攻占了抚顺关,抚顺告急。
此告急文书言简意赅,意思非常明了,众阁臣都傻眼:谈什么迎驾礼仪?人家都不愿意回来。
告急文书送入乾清宫,景泰帝跳脚,本来一个突然出现的活上皇就让他头疼的了,现在这位上皇还明火执仗地领兵攻城掠地,摆明了要武装重夺皇位。大敌当前,景泰帝哪里还有心情呆在乾清宫内享福,马上下令摆驾文华殿,并派太监急传内阁与六部要员入文华殿议事。
朝廷上风风雨雨,抚顺关内却一片祥和。此时,楚天易已经把大本营移到了更加易守难攻的抚顺关,原来关城内的军民愿意归顺的都分到了田地,不愿意归顺的少数豪强地主已被打倒,几轮批斗会下来,这些声名狼藉的家伙已经被愤怒的百姓打死打残,省得楚天易动手。
抚顺关比六堡的物资储备要丰富得多,再加上刚刚收割完冬小麦,粮库内的军粮有七千多石,足够四千人的部队吃上一两年的。这些东西自然落入了楚天易的腰包,而粮草战马与军装充足,鼎军军力大大提升,从原来的五百来人扩招到一千七百多人。虽然忠诚度和战斗力有待提升,不过楚天易也算是有强力军队可以倚仗了,以后再遇到两三千敌人,也不用龟缩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比较公式化了,招兵练兵,开学堂办教育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有几个部下建议趁机强袭抚顺,但是楚天易认为军队有待训练加强,现在时机未到,所以暂时按兵不动。
不用兵并不等于无所事事,楚天易也想忙里偷闲享享清福,可是现在实力弱小,人心不稳,他一刻也不敢松懈。这不,把军训的事交给哈铭主持之后,他就开始巡视地方百姓。
辽东不同于中原,这里实行军政合一的军囤制,当兵的上阵杀敌,下马种地,自己养活自己,而且这里兵荒马乱,军民一般集中居住于关城堡垒中,只在农忙的时候才集中出去种地,平时出去打猎巡查,也要组织大队人马一起去。
六堡与抚顺关之间有数十个这样的村落型堡垒,里面散居着不下两三千人,楚天易带着上百人组成的安抚军,将这些村落型的堡垒整编一遍。本来,这种小事不劳上皇大驾,可是万事开头难,楚天易必须亲力亲为为以后树立相应的处理模范。
队伍所过之地,各小村落纷纷闻风景从,楚天易让人将村落内的住记登记造册,随便把土改政策颁布下去。土改没有遇到一点阻力,毕竟这些村落中住着的都是是底层的官户,他们本来与农奴无异,现在把他们的身份提高到公民级别,只有傻子才不拥护。个别热情的村落还搞出迎驾礼仪,硬是要楚天易进村落小坐。上皇的身份已经确认,在这些质仆的军户看来,上皇似乎比皇帝还大,更是不敢怠慢。
楚天易当然不会告诉这些对政治无知的军户:上皇只是虚名,皇帝才是真正的一国之主,这一路来本着能拉着拉不能拉才打的精神,也没起什么冲突,队伍胜是郊游。
“你妹妹呢?你怎么不陪她?”出乎楚天易意料之外,林默儿居然坚持要随行护驾,两人并马前行。
“她说不想整天无所事事,去学堂当教师了。”
“整天跟一群顽童打交道,她不觉得委屈?”楚天易更感意外,他之所以重视教育事业,一是为了培养人才,二是为了维稳的需要。由于六堡与抚顺关一带的官绅地主势力被打倒了,这也就等于把原有的封建意识形态推倒了,如果不加紧树立新的舆论导向,军民很快就会变成无政府正义者,这是楚天易不想见到的,而播撒新舆论的最佳方式是教育,通过就学儿童来辐射影响各个家庭,再由各个家庭影响各个家族,这就是以点带面。
“你不也是整天跟大头兵小百姓打成一片?这里要什么没什么,除了自己找点事做,不然非闷死不可。当教师虽然累些,但是不用跟人拼命,没有什么危险,我也放心。”
“创业之初,举步维艰,这是没办法的事。”楚天易摇摇头,又道:“我拨给你的人训练得如何了?什么时候可以形成战力?”
“你打算派他们出去执行刺杀任务?打算杀谁?”
“不打算杀谁,我只想让他们先行潜伏到沈阳辽阳等地以为内应。”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过在楚天易看来,应该还要加一句话,战争未发,特工先行。战争并不只是骑马与砍杀,好的将领会懂得未雨筹谋,尽可能是加大战争的胜算。
辽东只有几个重镇,沈阳辽阳抚顺铁岭开原,只要占领这几个重镇,就能控制整个辽东,当然,辽东也不是什么好地方,气候苦寒不说,东面是朝鲜,北面是野人女真,西面是蒙古各部,南面是海,西南面是入明要道辽东走廊,是一个封闭的环境,且四面受敌,可以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如果没有可以倚仗的强力军队,就是挤,也要被挤死。
“报!”一骑快马飞驰而来。
“什么事?”
“我哨兵探知沈阳铁岭两地派大军来援抚顺,袁大队长担心他们会师来攻抚顺关,特来报请陛下速回抚顺关主持军务。”
“来得真快,朕本以为可以缓缓一口气。”楚天易一勒缰绳,“走,回抚顺关。”
明军真的来了,朝廷听说上皇领军占领了抚顺关之后,尽皆哗然,生怕重蹈永乐靖难的覆辙,所以传旨辽东各边镇,抽调兵力驰援抚顺,并派大将石亨为平辽总兵官,领军将刚刚冒头的造反势力消灭掉。
按说,上皇好歹也是天下君父,不是一般的藩王,朝廷出兵攻打上皇,不但会闹笑话,还会理屈。因为按照礼法,上皇的名份本就比皇帝高,皇帝派兵攻打上皇无异于儿子打老子,这种事是很不得人心的。
不过,朝廷还是出兵了,当然,他们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过事在人为,出兵的理由总是有的,这不,朝廷大肆对外宣传:叛军裹挟上皇为乱,利用上皇的名义企图颠覆大明江山,朝廷派出堂堂正义之师,一为平叛,二为解救上皇。
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牵强,不过朝廷就是权威,那些大臣说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也是,反正能忽悠小百姓和大头兵就行。而且此时已经是秋季,冬季很快就到,再不出兵,恐怕要等明年开春。
朝廷可以等,景泰帝不可以等,于是乎,圣旨纷出,辽东各镇迅速集结数万兵力,从四面围剿鼎军。
顶级 小说~首发
手机登陆 gm点c o m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