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得遇知己
作者:皓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88

谢安国一听勃然大怒:“我受皇命教导天下百姓,百姓们安居乐业,怎么叫画虎类犬?况且这天下尽多舍生取义之人,又怎么是儒家精神已不见真容?小小年纪就敢胡言乱语,不要在这里妖言惑众了,快快离开!”

这张齐倒也不凡,年纪轻轻居然气度雍容不急也不恼,转身面对夫子们郑重地说道:“几位夫子名动天下,要说真正的大儒大概也跑不出几位的范围去,可是今天一见,呵呵,真是见面不如闻名。无弹出广告小说 不过你们也做了一件好事,就是促使我下定决心弃儒修佛,和同类勾心斗角那是我们的耻辱,我可不屑于做。这就告辞了,希望你们好好辅助院长为天下人谋福。也不枉了我一番肺腑之言。”说完脸含微笑施礼退出。

走在回廊里,看着小桥流水、池塘假山,谢石心里就不免有些失落,毕竟在这里已经学习很久,人长时间的呆在一个环境里面就会对这个环境产生感情而舍不得离开。一路走一路细细品味着这种滋味,谢石慢慢的有了一丝感悟,在很多时候,人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坚定,而是受着周围人和事物的影响,比如这一刻的不舍,比如看到这个叫张齐的年轻书生受到不公的待遇时的愤怒,人总是受这些感情的左右,那帮老夫子不是同样受着嫉妒、自负、自以为是等等情感的左右吗?发生那些争执的时候人们可以去分辨谁是谁非、谁正谁邪,可是既然已经有了对立,这对立的双方就是在同一个层面上的。想到这里谢石心里突兀的有一种无聊的念头闪过,是啊,这样的争斗多么无聊,我何必要混迹在这里和他们勾心斗角,人和人之间不能互相体谅和爱惜,而是互相倾轧和争斗,这本来就是他们的耻辱,这样做的人已经背弃了‘万物之灵’的荣耀。

像是在烈日骄阳下干渴难忍时喝下一壶泠泠沥沥的冰水,解除了心里迷惑的谢石一下子轻松起来,整个人又充满了活力,一股喜意在脸上浮现,脚步都变得弹性十足。连路过的小厮心里都嘀咕;这个大少爷,不知道又要去哪里疯跑,这么高兴!

那个白袍的张齐一直走在谢石的旁边,见他沉思也不打扰。这个张齐身材中等,容貌平常,要说与众不同那就是一举一动都不含烟火气,从容不迫,文雅不俗。

看到谢石精神好了起来,张齐脸上又露出和煦的招牌式微笑,声音一如既往的温和:“这么快就想通了?恭喜,谢老弟距离大道又近了一步。”

谢石一愣:“大道?”

“是啊,儒家以人伦和睦为追求,考虑问题的基点在人。而佛家以超脱轮回、普度众生脱离苦海为目的,道家以逍遥自在,游离于天地宇宙之间为乐事。所以佛家道家所要考虑和面对的道就大了。荆人遗弓的故事你可听说过?”

“当然,就是有个楚国人丢失一把弓,却不去找。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反正丢失弓的是楚国人,得到弓的也是楚国人,不都一样吗?还找什么呀?人们就说他是大公无私的人。后来孔子听到这事就说:把‘楚国’二字去掉不是更好吗?这样就成了;丢失弓的是人类,得到弓的也是人类,都一样。可是老子听说这件事就说;再把‘人’字去掉就更好了。由此人们评价老子是最公而无私的人。”

张齐道:“正是,那个楚国人看问题以‘楚国’为标准,一般人看来已经认为他够无私了,而孔子看问题以‘人类’为标准,自然更加无私,至于老子把‘人类’也等同于天地万物一样看待,则更显大公无私。”

谢石点头:“不错,这和佛家所说‘众生佛性皆平等’有异曲同工之处。见解的确比儒家高上一分。有时我就想,这佛道两家好像能够殊途同归似的。”

张齐笑道:“老弟果然和那些纨绔子弟不同,心思缜密,见解独特,而且显然也有一番寒窗苦读。这次进京能见到老弟这样的人真是不枉此行。”

谢石对张齐也倍感投缘,加上年轻,就喜欢显露些锋芒出来;“既然张兄这么夸我了,那小弟就献个丑,在此和张兄坐而论道如何?”

“呵呵,愿闻高论。”……

如此一来二去,这两人关系渐笃,整日游山玩水、高谈阔论倒也十分惬意,这也就是趁着谢安国刚把谢石开除还没有想好下一步怎么教育他的空挡,不然绝对会被关在家里写作业。

这段时间对谢石的成长来说极为关键,从前因为谢石还小的原因,谢安国真的没怎么注意这个小不点的想法。随着谢石的长大,他心里的想法日趋成熟、坚强和自立,也就更加倔强,而谢安国还是老眼光看人就未免落后,这也是为人父母者需要注意的;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要不断改变对他们的心理和态度。

再有就是,虽然老谢给小谢游玩的机会,还美其名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际也就是在京城里外游玩散心而已,真正无奇不有的大千世界谢石可没怎么见识过,而张齐这些年到处游学,可是当得起这句话的,就极大的满足了谢石的好奇心。

而张齐也获益匪浅,他发现这个谢石心思极其开阔,看问题并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人,而是纵横捭阖,善于从全局考虑,颇有他父亲的风采。不但开阔而且细腻深刻,经常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下口,一语中的,不,简直是一针见血。虽然有时稍显偏激,但细细思量却也让人服气。这样彼此欣赏的两个人要是不成为好朋友那才怪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张齐打算按自己的原计划离开,就提出告辞。谢石虽然不舍,却也没做什么儿女之态,两人互道珍重,就此分手。

没有了张齐,谢石的生活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看起来和往常没什么分别,但是谢石自己知道,有一点东西已经在心里生根,卯着劲的想要拱出来。他现在已经不怎么看儒家典籍了,而是越来越喜欢一些被人们认为不务正业的东西。

这本小说有劝诫的意思,奢望有一天,它能像佛经一样流传。